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蓝图,万州区深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路径,发挥基础教育教研工作重要支撑作用,创新实践 “三化三新”教研工程,实施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服务教育决策,科学、专业、规范推进教研工作提质增效,助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第一,搭建立体化教研结构,构建教研新生态。一是探索新机制。建立教研员驻校蹲点工作机制,按照“三进三同”工作要求,常态化深入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每名教研员定点联系2所城区学校和1所乡村学校开展蹲点教研,指导党建品牌、教研品牌、德育品牌创建工作,取得60余项工作成果,助力“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学校特色建设。二是成立新联盟。推动“万达开一体化”“万开云同城化”“东西部鲁万协作化”“大中小思政一体化”等教育协同发展。成立重庆市渝东北教科研中心,搭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0+20”教师研训共同体,与山东济宁、福建厦门等教研机构缔结联盟。沪万、宁万、任万、达万、万开云38所中小学结对,促进各地联盟教育共研共进、共融共生。三是健全新体系。印发《万州区中小学校本研修实施细则》等4份区级教研体系建设专门文件,建立区、片区、学校、教研组四级研训体系,健全28项指标,创新“3+6+1”模式。打破城乡区域和学段限制,实施教育集团整体教研设计、学段教研贯通、学科教研融合,光明日报以《一所山村中学的半年嬗变》为题进行宣传报道。建成“万州区教育云平台”,开展线上主题教研、教学视导、名师课堂、专家讲座、网络研修及寒暑假课程推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研基本形成。
第二,实施多元化教研管理,开创教研新格局。一是落实目标管理。坚持过程考核、年度考核、效能建设相结合,从目标、管理、过程及效果四个维度,校本和片区研训活动两个方面,加快推进教研转型,创生系列教研品牌,缩小校际教研差距。二是优化过程管理。印发《教学教研常规基本要求》《学科研训活动安排》等教研规范指导性文件,聚焦思政、课程、教学、作业和考试评价等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指导学校扎实有序开展教研活动。三是强化结果管理。按照学校年度考核办法,采用多种方式,对学校教研常规、教研管理、研训活动、送教送培、教研成果及教研特色品牌创建等全面考核,纳入学校绩效管理和年度目标考核重要内容。
第三,开展一体化教研行动,提升教研新品质。一是研、赛、训一体化。常态举办各学科、各学段教师基本功大赛、优质课竞赛,通过赛前集研、赛时观摩、赛后反思提炼等方式,以赛促研、以赛代训。组织“书记、校长”、管理干部、学科教师,分层分类参加学科竞赛、教学评比、展示交流,获评市级优质课56节,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4节。二是研、教、评一体化。全区统一确定各学段各学科“教研活动日”和教研主题,推行“主题+课例+研讨+专题讲座”的主题式教研评一体化半日研训活动,开展“同课同构、同课异构、异课同构”集体备课、磨课研课。实施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能力测评,对全区124所中小学教师集中开展课堂教学抽测,测评教师共1040名,占比15%。出台“2+2”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方案,围绕“五育”破立并举,立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水平过程性评价”等市级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3个,评价改革初显成效。三是研、科、用一体化。创建首批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万州新田中学“普通高中劳动课程创新基地”等市级课程基地5个、万州一中“普通高中校史文化建设”等精品选修课程18门、电报路小学“阶梯式德育活动”等德育品牌8个、三峡初中“以石立德”等特色课程83门。深化《智慧教研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等23项国家、市级改革试点项目或规划课题研究,研发义务教育阶段共12个学科“智慧作业ABC”并在全区学校指导使用,出版《中小学体育教研智慧》等基础教育专著7册。转化《新高考背景下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等应用研究成果6项,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该区大课间跳绳活动,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被评为国家级研学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