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聚焦产业发展,着力蓄“百舸争流”之势育匠人。积极融入园区办学,学校先后与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等14个产业功能区深度合作,与30余家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培养80余期,新增专业12个,实现产业与专业无缝对接;推进产业学院建设,学校携手成都市新津区、双流区等地方政府、产业园区,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6个,对接行业企业的新技术开发课程资源,制定工学一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51个,校企共建课程资源库15个,覆盖课程600余门;深化协同发展,学校牵头成渝地区院校、知名行业企业等单位近100家,共建成都市技师学院集团、成都智能制造产业联盟等,在共同招生、人才共育等方面开展合作,协同培养高技能人才3000余名。
二是聚焦特色服务,着力造“千帆竞发”之形育匠师。学校在全国率先实现以实体化、平台化、市场化的方式推动工匠学院的运营建设,在产业园区、院校设立技术服务站点7个,建立2515名劳模工匠资源库,覆盖职业(工种)32个,推动形成多元办学格局;打造区域领先职业技能水平评价机构,学校开展新型学徒制、项目制、企业定制培训等项目,助力“技能小镇”打造;开展社会培训品牌服务,学校面向成都产业工人、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等群体开展技能提升培训,近三年为产业发展培训各类技能人才10.75万人次。
三是聚焦平台建设,着力绘“万马奔腾”之像造匠芯。构筑校企资源共享平台,学校共建标准厂房、生产性实训基地等,共建各类实训基地超过100个;创新合作模式共建研发平台,学校与企业共建智能制造技术、信息技术等校企协同创新中心5个;构筑人才供给资源平台,学校建“双创专家智库+行业企业产业专家智库”“行业中小企业人才大数据中心”资源共享平台,学生获大创立项97项,申请专利14余项,注册企业(含个体工商)34家,带动就业千余人。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