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教育访谈 > “山西加快转型发展”系列|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振兴专场新闻发布会举行(第二十场)

“山西加快转型发展”系列|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振兴专场新闻发布会举行(第二十场)

发布时间:2023-10-26 13:32:07作者:佚名来源: 山西省教育厅

  10月23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山西加快转型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十场发布会,同时也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振兴专场新闻发布会。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人社厅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我省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振兴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马学英:

  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省政府新闻办继续在这里举行“山西加快转型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十场发布会,同时也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振兴专场新闻发布会。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

  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李金碧;

  省科技厅副厅长牛青山;

  省人社厅副厅长吴海亮。

  请他们介绍全省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振兴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首先,请省教育厅李金碧副厅长作介绍。

  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李金碧: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我省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近年来,山西省高等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内涵建设,推动布局结构调整优化,办学规模扩容提质,高等教育服务全省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全面提升。

  目前,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83所,在校生100万人,专任教师4.26万人。现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所、建设学科3个,A类学科3个。博士学位授权单位8个,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5个(含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37个。拥有两院院士6人。据初步统计,全省高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经费占全省总数90%以上,获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占总数60%以上,有效专利拥有量超过了全省的35%。

  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把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振兴、实施高等教育百亿工程,作为我省未来发展的“三大动力”之一,赋予高等教育新的重大历史使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以实施高等教育百亿工程为抓手,以服务国家和我省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双一流”建设为牵引,推动全省高校积极开展有组织人才培养、有组织科学研究、有组织社会服务,为我省加快推进“两个基本实现”奋斗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主要推动五方面工作:

  一是抓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增强产业发展支撑力。深入推动思政教育元素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培养德才兼备高素质人才。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引领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坚决撤销100个左右低质错位学科专业,布局新增100个左右新兴急需学科专业,改革重塑100个左右面向卓越拔尖人才培养的学科专业,力争高校应用型学科专业占比达到65%以上,实现对我省重大战略、重要产业、重点领域的全覆盖。

  二是抓布局优化调整,着力增强高等教育适应力。加快构建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支持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争创世界一流大学,支持中北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等博士学位授权高校创建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支持其他高校秉承“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加快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支持有条件的高校提升办学层次,增列为博士硕士学位授权高校。

  三是抓内涵建设,着力增强高校核心竞争力。高等教育百亿工程3年投入100亿元,直指高校核心竞争力。通过实施立德树人、高水平大学、一流学科、一流专业、科技创新、治理能力6个方面20项行动,重点支持学科专业、科技平台、人才团队等内涵发展要素,力争在国家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实现建设高校“保二争三”、建设学科“保三争五”目标。

  四是抓有组织科学研究,着力增强创新发展驱动力。实施基础研究领先制高计划,支持高校牵头或参与重组3—6个全国重点实验室。重塑高校重大科研平台体系,布局一批省级重点科学与技术研发平台,推动高校将重点实验室和大型仪器设备等面向企业和社会开放。实施高校学术团队建设计划,重点支持科技领军人才,领衔组建创新团队,赋予团队负责人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选择权。

  五是抓创新创业教育,着力增强转型发展服务力。完善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制度体系和激励机制,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办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引导师生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效应。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一批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示范基地(园区),促进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催生一批高校高新科技企业。谢谢!

  马学英:

  感谢李金碧副厅长的介绍。

  接下来,请省科技厅牛青山副厅长作介绍。

  省科技厅副厅长牛青山: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省科技厅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近年来,省科技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人才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坚持党管人才,坚持“四个面向”,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着力构建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最优生态,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一是完善政策体系服务保障人才。我们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放管服”改革,省政府出台《关于改革完善省级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实施意见》,积极为广大科技人才赋权减负松绑;6部门联合出台《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指引(试行)》,积极推进我省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出台《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实施意见》,积极推动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下放;修订《科技创新人才团队专项实施办法》,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设;出台《科技副总项目实施办法(试行)》,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上述系列科技人才政策、制度的出台,进一步优化了我省科技人才发展环境。

  二是加强创新平台建设集聚人才。我们坚持发展导向和需求导向,紧紧围绕重点产业链建设布局创新链,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平台,3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5.6亿元,推动新获批和重组国家级创新平台10家,新建5个省实验室,142个省重点实验室,76个省技术创新中心,20家中试基地,12家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与国内知名高校共建清华大学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山西北大碳基薄膜电子研究院、山西浙大新材料与化工研究院、山西省能源互联网研究院4家省校合作新型研发机构。这些创新平台的建设,集聚了包括两院院士、杰青、优青等一批国内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

  三是组织科研攻关用好人才。聚焦我省重点产业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重大需求或重大问题为导向,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实施,用市场竞争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例如2022年,我们立项的28个重大项目,吸引集聚省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共50家单位参与揭榜,其中省外31家、省内19家;在18家高校中有985高校6家、在12家科研院所中有中央科研院所6家、在20家企业中有科技型央企4家。通过“揭榜挂帅”方式已经直接和柔性引进了国内一大批高端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四是建设创新团队壮大人才。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凝聚并稳定支持一批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团队,结合我省实际,2022年我们修订了《科技创新人才团队专项实施办法》,分领军、重点和青年三个层次建设人才创新团队,大力倡导和培育团队精神,引育优秀创新群体,有组织开展科研攻关等科研活动,努力促进学科间交叉融合和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升我省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2022年新建设35个青年人才团队、24个重点人才团队和13个领军人才团队,团队成员有855人。截至目前,全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共计177个,团队成员达2628人。

  五是实施外专项目引进人才。我们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积极实施外专项目,高效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手续,组织出国(境)培训,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引进外国人才和项目,在开放合作中集聚创新资源,提升我省科技创新能力。

  六是加强科普工作提高科技人才特别是全民科学素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一体两翼”重要论述,省科技厅出台了《科普宣传专项管理办法(试行)》,科普宣传专项实施两年来,共投入1370万元,加强科普基地建设,积极开展各类科普活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科学精神,引导科技人才和全民树立科学思维和科学理念,提升科学素养,激发广大青少年放飞科学梦想,培育具备科学潜质,愿意献身科学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持续完善科技人才培育体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大力引进培育和使用科技人才,为我省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谢谢!

  马学英:

  感谢牛青山副厅长的介绍。

  接下来,请省人社厅吴海亮副厅长作介绍。

  省人社厅副厅长吴海亮: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我省人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人才是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基本定位,立足部门职责,突出抓好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健全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服务保障,努力为山西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一、加强高层次人才选拔培育

  博士后制度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的一项重要制度。近年来,我们加大博士后工作站、流动站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博士后工作服务水平,持续发挥博士后设站单位主体作用,推动博士后工作科学发展,培养造就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截至目前,我省共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96个,其中流动站51个,工作站45个。建站以来,共有1413名博士进入我省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从事研究工作。现有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688人。我省两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省级各类科研项目超过400个,成果获奖120多项,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1500余篇(项),同时积极参加各类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我省的转型跨越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了吸引更多海内外优秀博士来晋从事研究工作,把更多青年优秀科技人才留在我省创新创业创造,下一步我们将做好五方面工作。一是扩大建站规模。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积极申报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科研工作站(分站)和创新实践基地,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实现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全覆盖。聚焦我省重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和十大平台建设,采取“点对点”方式,帮助省属重点企业、链主企业、“高精尖”企业和“小巨人”企业积极申报设立新的博士后工作站。二是提高招收数量。充分发挥设站单位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分站制定博士后招收数量年度指标,将博士后招收数量和质量纳入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年度考核内容。发挥省际战略合作优势,和合作省份开展互培工作。三是加大支持力度。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将新设站的建站补助提高到50万元,给新设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0万元的补助。对博士后分类进行专项补助。四是创新培养方式。从2023年起,每年举办一次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对优秀项目给予奖励,并备案为省级课题。征集我省企事业单位在生产科研中出现的“高精尖”难题和“卡脖子”问题,面向博士后采取“揭榜挂帅”的方式进行科研攻关,帮助企事业单位解决发展中的难题。五是强化保障措施。设站单位将全职博士后研究人员纳入本单位人事管理范围,其人事关系、职称评定、福利待遇、子女入学等和本单位职工同等对待。鼓励高校建设博士后公寓(青年人才公寓),并实施实物配租、租房补贴、贴息贷款、安家补贴等形式的住房资助,解决在站博士后实际生活问题。

  二、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

  扎实推进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提升就业质量,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关键。从2018至2022年,我省实施“人人持证、技能山西”全民技能提升工程。五年来,全省11个市、117个县区、10多个厅局、50多家省属企业,900余家职业培训机构,共组织各类政府补贴性培训620万余人次,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到546万余人,比2017年增加260万余人,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的比例从2017年的15%提高到2022年的31.8%;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63万余人,比2017年增加65万余人,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近30%。我省职业技能培训数量和新增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占比均居全国各省前列。

  在工作推动的过程中,我们重点把握了四个坚持的工作原则:

  一是坚持制度导向,推动技能山西建设。省委、省政府从实现技能强省战略高度,高位推动技能山西建设,全面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人社牵头、部门协同、市县实施,面向全省城乡各类劳动者开展全劳动周期、全工种门类的职业培训,满足劳动者就业创业和职业生涯各个阶段的培训需求,政策支撑体系、技能培训体系、劳务市场体系和信息管理体系基本建立。

  二是坚持取证导向,推进技能人才评价。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先行先试,打破身份、学历、资历等限制,全面推行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加强院校评价机构开展毕业年度毕业生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遴选社会培训评价机构,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推动企业设立特级技师、首席技师岗位,落实新八级工制度,建立评价选拔与使用待遇相结合的机制。

  三是坚持激励导向,加大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加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协调人社部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高技能人才和全国技术能手选拔、高技能领军人才休假、技能大师工作室同业交流等名额分配方面予以倾斜。健全完善我省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体系,逐步完善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高技能人才选拔和三晋技术能手评选、高技能领军人才休假等政策。

  四是坚持大赛引领,强化职业技能竞赛。2019年以来,连续组织四届全省综合性职业技能大赛,每年各市县、行业(企业)举办各类大赛平均50个以上;2021年8月,大同市承办了全国扶贫职业技能大赛。通过以赛促培、以赛促训,全省建立起了以企业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为基础、以省级和行业竞赛为主体、省内竞赛与全国竞赛相衔接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谢谢!

  马学英:

  感谢吴海亮副厅长的介绍。

  接下来,开始回答记者提问。请各位记者在提问前先通报所在新闻单位的名称。

  央广网记者:

  高等教育百亿工程作为省教育厅落实省委振兴“教育、科技、人才”的主要抓手,工程实施以来,进展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

  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李金碧:

  高等教育百亿工程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建设教育强省的重大战略举措。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把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振兴,作为我省未来发展的“三大动力”之一,赋予了高等教育新的重大历史使命。省教育厅把实施高等教育百亿工程作为振兴高等教育的抓手,统筹谋划、周密安排,全省高校积极响应、有力组织,目前工程稳健起步,并已产生初步成效。

  一是高标准出台“1+3”政策文件。“1”是印发《山西省高等教育百亿工程实施方案》,“3”是出台“百亿工程实施办法”“揭榜挂帅项目实施办法”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三个配套文件,明确了百亿工程实施的任务书、施工图、时间表,为百亿工程务实高效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是高规格建立抓落实工作机制。省级层面建立了分管副省长牵头的联席会议制度,对工程进行整体规划、统筹推进、监督落实;省教育厅作为联席会议办公室,建立了落实工作机制,成立了工作专班,负责工程具体的组织、实施和管理等工作。

  三是高质量论证高校实施方案。在省教育厅指导下,各高校按照“一校一定位、一校一特色、一校一方案”的原则,完成了行动方案编制。为使各高校行动方案更科学合理,组织省内外专家进行专项论证。目前,33所高校行动方案已全部编制完成,并顺利通过论证。

  四是高效率推进工程项目落地。工程一起步就聚焦人才引进和平台搭建。在高端人才团队引育方面,全省高校1个团队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3个团队入围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1人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国家“杰青”姚鹏飞、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钱、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孙永强等一大批高端人才加盟我省高校。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山西大学牵头组织成立中国石窟文化联合研究生院。太原理工大学参与重组的智能采矿装备技术、金属成形技术与重型装备两个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山西医科大学与清华大学联合组建了前沿医学协同创新中心。在科研项目承接方面,全省18所高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54项,占全省获批项目的95.8%;在服务地方需求方面,与以往相比,也有较大进展。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聚焦百亿工程目标,以人才为引擎、平台为载体、成果为导向,进一步优化联动机制、加强过程管理、创新工作举措,务实、高效推进工程实施,为我省加快推进“两个基本实现”奋斗目标贡献教育力量。谢谢。

  山西广播电视台经济与科技频道记者:

  请问科技部门下一步对科技人才激励方面有哪些措施?

  省科技厅副厅长牛青山: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有效的人才激励制度和措施,是激发广大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手段和保障,下一步我们将积极采取以下措施加强人才工作。

  一是建立新的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机制。省科技厅联合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卫健委、省国资委等5部门出台了《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指引(试行)》,积极推进我省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充分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全面提升科技人才创新能力。

  二是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我们选择了4所省属高校,试点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为用人单位和科研人员赋权,充分激发科研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试点完成后,将进一步推广实施。

  三是加强科技人才创新团队经费保障。省科技厅设立科技创新人才团队专项经费,对领军、重点、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分别给予150万元、100万元、50万元的经费资助。坚持把培育战略人才力量的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研究出台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举措。比如,在基础研究计划中,资助青年科学家比例要稳定在60%,在科技计划重大专项中探索试行“双主持人制”,在领军、重点团队核心成员40周岁以下不少于三分之一,青年团队核心成员38周岁以下不少于二分之一,努力形成青年、优青、杰青科技人才培养梯队。

  四是积极推进“科技副总”选聘工作。省科技厅出台《科技副总项目实施办法(试行)》,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推动“四链”融合,引导科技人才服务山西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今年8月首批选聘“科技副总”13名,双方合作开展的项目,省科技计划择优进行支持。“科技副总”期满考核优秀的,在申报省级人才计划时,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科技副总”按照有关规定可享受我省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制定的柔性引进人才相关优惠政策。谢谢!

  山西广播电视台黄河节目中心记者:

  下一步围绕技能强省、技能富民战略,全省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上还有哪些新的举措?

  省人社厅副厅长吴海亮: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技能山西”建设重大决策部署,聚焦重点领域、重大产业、重要人群,以提技能、促就业为目的,以“技能提升质量年”行动为抓手,紧盯“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推进技能山西建设”主题,转变培训方式和方法,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进一步做好培训工作。一是围绕十大产业链、专业镇培育及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健康养老等领域以及服务业复苏发展需求,依托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组织开展订单式、项目制培训。二是支持各类企业围绕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生产经营需要,广泛开展职工岗位技能提升、转岗转业、工学一体、新型学徒制等各类培训,突出高技能人才以及产业紧缺人才培训和安全技能提升培训。三是推动院校、社会培训机构面向广大劳动者特别是脱贫劳动力、农村转移劳动力以及灵活就业人员等各类就业重点群体以及零工市场求职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四是支持各行业部门围绕省委省政府制定的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发展需要开展订单式、项目制培训。五是鼓励各类培训机构、职业院校围绕吕梁山护工、天镇保姆、长子理发师、榆社古建工、平陆电工等地方特色劳务品牌,开展有针对性的项目职业技能培训,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所需技能人才。六是坚持以赛促培、以赛促训。筹备好下一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

  (二)健全技能等级评价体系,进一步强化评价取证工作。一是鼓励企业做好职工自主评价工作,对应持未持相应岗位技术技能等级证书的职工,全面组织开展取证工作,对符合上一技能等级评价条件的进行等级提升取证,逐步实现国家提出的到2025年所有企业一线职工“人人持证”的目标。二是强化院校毕业年度学生取证,职业院校毕业年度学生要取得一个与所学专业相对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鼓励普通高校在校学生结合所学专业,按照评价规定考取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三是第三方评价机构要严格依照国家职业技能评价标准,认真组织适龄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评价,鼓励符合条件的社会人才积极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为技能山西建设提供更多优质技能人才。

  (三)健全信息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一是不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信息化建设,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定期面向社会发布承担政府补贴性培训的培训机构、工种目录,充分利用人社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搭建桥梁,实现信息对接,引导有培训意愿和就业需求的劳动者根据需求参加技能培训。二是全面推行职业技能培训电子券,在实名制信息系统中加入资金申请发放环节,通过“申请—发券—培训(评价)—兑现—核销”闭环管理,实现职业技能培训综合监管信息化。谢谢。

  马学英:

  非常感谢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人社厅三位负责同志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也非常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原文链接:http://jyt.shanxi.gov.cn/xwzx/gzdt/202310/t20231023_940834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