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开化县坚持教育资源“问海借力”和“城乡均衡”两手抓,加大与杭州、绍兴、嘉兴桐乡等地区山海协作教育合作力度,并以县、镇(乡)龙头学校为载体,辐射串联农村学校,打造新时代“山海+城乡”融合教共体新样板。目前,该县已初步形成“4所山海协作支援方优质学校+20所县、镇(乡)龙头学校+54所乡村受援学校”的多校融合紧密型教共体格局。其主要做法是:
外抓协作办学三种模式,创设山海协作教共体
紧抓“山海协作”教育领域对口合作契机,与杭州、绍兴、嘉兴桐乡等地签订《山海协作教育合作协议》,将民间校际合作层面上升至政府间统筹合作范畴,联合打造“山海协作教共体”。
一是打造“山海共建”紧密型合作模式。与杭州搭建合作桥梁,引导县域学校直接加盟杭州优质教共体,在原松散型合作基础上,发展为由发达地区教共体派出优秀管理人员、专业教学人员开展3年一轮全职入驻的紧密型合作模式,建立名校长、名师工作站来深度参与山区学校管理、教育,推动山区校薄弱学科建设性提升、教师专业化成长,并实现优质课程资源、新课程研究成果等紧密共享。
二是打造“山托海管”特色型合作模式。创新打造跨县域共建型教共体,由发达地区指定优质学校或名校集团全过程参与支援筹建“姊妹学校”,支援方专业团队从建设初期就深度介入学校规划设计、项目施工监管、办学理念提炼等工作,建成后全权管理师资培育、课程开发、学生招引、质量提升等后续运营事项。
三是打造“山海结盟”全面型合作模式。积极推进“海方”教共体主导学校与“山方”教共体龙头学校结盟,县域20所全学段龙头学校,与杭州、绍兴、嘉兴桐乡等地教共体主导学校全面结对,县内其他54所教共体内乡村学校在课程资源、校本教研等方面同步享受结对红利。
内抓县域教育“三共”建设,织密城乡均衡教共体
对县域内城乡学校按照“以优扶弱、量力而行”结对原则,实行“管理共建、教师共用、绩效共比”,确保“城对乡”教育帮扶一竿到底、高效配对。
一是推动全学段均衡布局,实现管理共建。打破城乡教共体仅限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局面,将共建办学范围延伸至幼儿、高中(职高)等全学段。由县、镇(乡)龙头学校牵头与1-4所农村学校成立“城乡教共体”,农村学校教育教学业务委托城镇学校统筹开展,优质课程、教学课件等资源统一在“之江汇”教育广场共享。同时,由龙头学校负责编制同步课堂总课表,与乡村学校实现同步规划、同步教学、同步测评。截至目前,该县已建成16个义务教育教共体、1个高中教共体、3个幼儿教育教共体,覆盖城乡学校110所,县域共建型校共体覆盖率达100%。
二是深化“县管校聘”制度改革,实现教师共用。创设“县管校聘”制度,将教师支教情况与职称晋升相挂钩,撬动教共体内部师资统筹管理、调配和流动。即新入职教师需在龙头学校挂职2年以上再派往农村学校任职3年,才可参与中级职称评审;龙头学校优秀且资历丰富教师通过高级教师评审后,需赴受援乡村学校支教2年,受援农村学校教师也必须至龙头学校对口学习。同时,将中、高级职称评审名额直接核定给教共体,若龙头学校无相应职称名额,允许龙头学校教师至受援学校任教评审,并规定每年核心校交流人数不低于符合条件人数15%、每人交流时间不少于3年,争取6年内实现符合条件的教师均完成一轮交流。
三是推广集团式矩阵考评,实现绩效共比。改变以往仅对单个学校开展教育教学质量考评的惯例,突出“考核捆绑、整体进位”倒逼导向,以“城乡教共体”为考核主体,20个教共体整体教育教学增量为考评依据,额外安排30万元教共体专项经费,教共体整体进位至前1/2才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