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由南华大学教授曹德良科研团队经过10余年深入研究,成功研制的新型原发性肝癌诊断试剂盒“醛酮还原酶1B10(AKR1B10)测定试剂盒(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下称AKR1B10测定试剂盒),正式投入临床使用,定价为316元一次。
2022年1月,该测定试剂盒研制成功,后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三类诊断试剂注册批文。这是我国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肝癌诊断试剂盒,也是全球首个基于醛酮还原酶1B10的肝癌诊断产品。
AKR1B10蛋白的晶体结构图
1995年,曹德良在香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在研究中发现一个新基因。“我当时就意识到这有可能成为新研究领域。”此后的几年里,曹德良对新基因开展持续研究,率先克隆、鉴定该基因,并将其命名为AKR1B10。2010年,在对生物学功能、表达调控、在肿瘤中的作用与机制等进行深入系统研究时,曹德良惊喜地发现AKR1B10可以成为肝癌诊断的标志物,能够应用于肝癌的筛查、辅助诊断与监测。这证实了他最初发现新基因的猜想。次年12月,他便正式开始立项研发产品。
据了解,肝癌因较高的发病率、超高的死亡率而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中前期病变过程隐蔽,早期诊断困难,让患者往往错失治疗良机,有“哑巴癌”之称。医学界公认,肝癌最有效的应对方法是早发现、早治疗。世界卫生组织GLOBOCAN2018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肝癌的年新发病例数达84.1万人,居于恶性肿瘤第6位;死亡78.2万人,居于恶性肿瘤的第2位。肝癌在我国尤其高发,年新发病例达46.6万人,死亡42.2万人,分别占全球的55.4%和53.9%。另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12.1%,而同类数据日本和韩国分别达到了30.1%和27.2%。
“等患者察觉到身体发出比较明显的‘警报’时,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这个时候再来治疗已经错失良机。”曹德良表示,导致巨大差距的重要原因,是肝癌早期诊断率悬殊。国内肝癌早期诊断率大约是15%,但是日本超过了60%。日、韩等发达国家的肝癌早期诊断率较高,在于其总体医疗资源与条件比较发达,国民普遍能享受较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医疗仪器服务。
“肝癌诊断技术和产品难获突破的根本原因,是肿瘤诊断标志物开发难。”曹德良介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计,平均1万篇SCI论文才可开发一个新的、真正有意义的肿瘤蛋白标志物。更何况找到标志物还不一定能开发出产品。
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肝癌血清诊断标志物是甲胎蛋白(AFP)测定试剂盒。这是一款国外知识产权肝癌诊断产品,且知识产权已经超过50年。通过大规模临床研究,曹德良发现AKR1B10蛋白作为肝癌血清标志物,各项性能明显优于AFP。一是更灵敏,更易识别出无症状的早期肝癌患者;二是更特异,漏诊率和误诊率更低;三是反映病情变化的时间比AFP快6至7倍,肝癌患者术后通过AKR1B10检测可以更早得知手术效果,为医生制定合理的术后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前述系列发现,曹德良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主要应用于肝癌筛查、诊断与病情监测的AKR1B10测定试剂盒。它的肝癌预警、早期诊断比AFP更灵敏、更特异,有望提前2年至3年发现早早期肝癌;与AFP高度互补,联合应用可提高肝癌检出率达89.13%,早期肝癌检出率达77.92%。
今年10月,湖南省医疗保障局下发《关于修订部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明确修订医疗服务价格项目57项/类,自今年11月1日起执行,AKR1B10测定试剂盒首次名列其中,价格核定为316元一次。
“我们在申请试剂盒定价时,重点考虑了产品的亲民性,关键是要让普通肝病患者用得起这样的新产品。”曹德良说,AKR1B10测定试剂盒是一个极有临床前景的产品,团队将继续扩大临床研究,不断优化升级试剂盒,造福百姓和社会。(通讯员 夏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