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媒体专栏 > 重庆打造优质教育集群,激发教师队伍活力——让每个学生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

重庆打造优质教育集群,激发教师队伍活力——让每个学生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

发布时间:2023-11-23 18:46:28作者:佚名来源: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教育集群教师在备课。徐崇君 摄

  

  【开栏的话】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推动今年6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落实落地,从今天起,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国教育报联合推出“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栏目,报道一批区域典型案例和经验,敬请关注。

  

  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系统核算人口结构、整体规划学校布局、统一调配优质教育资源……重庆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满意度和建设教育强市作为“头号民生工程”。

  扎实推进《重庆市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增学位、强队伍、促改革、提质量、优服务,重庆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79%,小学、初中入学率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沙坪坝区等4个区入选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创建区。

  “我们的目标是以推进公平发展、质量提升为中心任务,努力补短板、强弱项,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公办学位,让每一个孩子享受优质的公办教育资源。”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刘宴兵说。

  打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优质教育集群

  “我们常态化组织开展了贯通一至九年级的班主任培训、跨年段跨学科教研,让小学部和初中部更好地融通,以素质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高质量贯通落地,促进学校整体育人。”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学校党委书记刘希娅介绍,学校通过集团化办学、城乡学校一体化管理、结对帮扶、骨干教师交流轮岗等机制,推进集团内学校实现优质均衡,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作为重庆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项目,九龙坡区以名校带动、集团联动、结对推动的形式,组建10个教育集团、5个教育发展共同体、8个结对帮扶体,实现中小学全覆盖。

  为扩大城镇学位供给,重庆市强化区县域内城乡优质中小学增量布局规划,建构“一区两群”义务教育协调发展新格局。自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县创建工作开展以来,重庆市各区县共投入525.8亿元,新建校舍1171.6万平方米,维修改造校舍861.6万平方米,新增学位56.2万个。

  如此大的建设规模,如此快的建设速度,并非易事。

  为此,重庆推出了一系列“硬核”举措:责任联包,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亲自部署、亲自督战;军令上墙,列出“作战图”和时间表,各单位、部门立军令状,正排工序,倒排工期;规范运行,晒进度、比做法、亮成绩;高位推进,打造硬件强、软件优、环境美的一流品质学校新集群……

  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李劲渝介绍,重庆市委、市政府坚持将建设教育强市纳入“六大行动”。每月专题研究推进进度,要求找最好的位置、配最好的硬件、选最好的校长、引最好的老师、办最好的教育,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置。

  最近10年,重庆市两江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从26所增加到55所,学生从3.9万人增加到9.3万人。

  作为重庆新城区,两江新区人口净流入量居高不下,学校规划建设、改扩建项目实施速度如一道艰难的考题,摆在两江新区面前。近3年,两江新区新建成12所学校,投入13.5亿元改扩建15所学校,两年内再新建10所学校。

  “但是,新校开办的建设周期太长,老百姓等不及,孩子们更等不起。在这片寸土寸金的发展热土上,我们决心让新建校办一所成一所、薄弱校改一所强一所,让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两江新区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李亭一说。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重庆市委、市政府打出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发展“组合拳”:大投入建设学校、大规模招聘教师、大力度规范治理、大范围扩优提质。“重庆教育从过去的补短板,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李劲渝说。

  多项强师惠师举措激发教师内在活力

  师资建设是教育改革发展中的“软件”工程。在重庆,教育“软件”比“硬件”更硬。

  “我顺利给孩子报名了树人和平小学,听说教师是树人景瑞小学本部派来的,能在家门口就近读好学校,我们家长很放心。”位于沙坪坝区的华远海蓝和光小区一位家长说,这所崭新的公办小学是周围居民眼中的“家门口的优质小学”。

  “建校之初,我们是树人教育集团成员校,教师成长依托总校,现在,我们成为了树人景瑞小学教育集群总校,我们的教师是其他成员校教师的‘靠山’。”树人景瑞小学校长李华说。

  重庆市凤鸣山中学党委书记邓仕民介绍,为使优质教育资源从“点”到“面”,学校与区内实验中学共建“法人统筹型”教育集群,与上桥中学等3所学校组建“品牌引领型”教育集群,与5所小学组建“项目驱动型”教育集群。“我们共有36名教师和11名管理干部在集群内进行了交流,共建了3个市区级课程创新基地,12门市区级精品课程,所有的课程资源均实现了共享共创。”邓仕民说。

  “作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沙坪坝区坚持以均衡为主线、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通过健全教师编制动态管理机制,完善教学述评制度,建立师德师风个人档案袋及教学实绩档案袋,实施‘五级金字塔’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城乡、薄弱学校教师交流。”沙坪坝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刘建华说。

  “统筹整合资源,补齐师资缺口。”李劲渝表示,近年来,重庆从教师成长的“根”上寻找问题,将培养力度不够、发展空间不大等问题逐个破解。

  与此同时,重庆市的教师招聘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2020年重庆市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近1.7万名,2021年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9598名,2022年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1万多名,3年累计3万余名教师的加入,为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打牢了基础。

  “我们的教师100%是本科师范类毕业生,15%以上是优秀硕士研究生,5%以上为市级骨干教师……”作为一名市级骨干校长,渝北区空港新城人和街小学校长陈怡经过层层筛选,揽获了一批优秀教师加盟学校。

  重庆近年来还通过建立乡村学校高级岗位“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制度,支持乡村教师职称评审,推进教师“县管校聘”等制度改革,促进教师从城区学校向乡村学校、从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流动。

  打破校际壁垒实现优质资源合成与辐射

  “我们用1名学科带头人,让9个校区的学科教师都能获得成长。”南坪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冯晓旭谈起“结对”深有感触,“实践下来,9个校区在学科教研、教师培养、资源共享等方面都实现了效益最高,大家容易找到‘最大公约数’,像伙伴一样共同发展。”

  近年来,南坪实验小学所在的南岸区采取“一长多校”“委托管理”“兼并融合”“集团化办学”等模式,优化整合16个义务教育教育集团,涵盖学生10.5万人,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和学生受益率均达到100%,实现对公办学校全覆盖。各校依托资源共享、教师成长、学段衔接,在更高的平台上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南坪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就是其中之一。

  在冯晓旭看来,集团化办学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加速器”,其关键是优质资源共享、共建、共学,“集团化办学可以让新校区快速发展,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优质学校的建设,不可能由一所学校独立完成。集团(学区)化办学是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重庆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处长向斌说,学校之间合作共享,发展学校共同体,对不同学校的进步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一方面让具有相同办学传统的不同学校组成发展共同体,既品牌共享又个性化发展;另一方面,打破校际壁垒,让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加入联盟,实现优质资源的辐射推广与合成再造”。 

  真教、真帮、真落地、真创新,让优质教育资源向更多的学校辐射。“南岸区入选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创建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辐射带动更多的学校成长为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南岸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李智说。

  “我们赋予各校点的校级领导两种身份,一是学校人,二是集团人。”天台岗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左荣说,“我们的目标是用大党建带大队伍,用大资源建大课程,用大教研促大教育,实现集团内各校点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如今,重庆乡村学校变强、城区学校更优、城乡教育联动融合发展,形成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格局。

  “我们把教育公平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努力方向。”刘宴兵说,随着重庆市委、市政府对群众的各项教育承诺逐步实现,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市委、市政府抓教育的决心和力度,享受到了教育强市建设的阶段性成果,教育满意度不断提升。

  记者:杨国良 刘勇


原文链接:http://jw.cq.gov.cn/zwxx_209/bmdt/mtxx/mtxw/202311/t20231122_1259073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