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于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以“七强七化”抓好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努力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强化学院党委统领,实现课程思政系统化。把握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方向,做好顶层设计规划,积极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务处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同联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度参与、二级学院(部)落实推进”的课程思政统筹联动工作格局,形成学院党委、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学院(部)党总支、教师党支部三级联动课程思政工作机制。健全完善学院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督查督办机制和动态反馈机制,完善政策保障经费支持,为加强和改进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强化二级学院(部)落实,实现课程思政协同化。二级学院(部)建立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教研室主任、党支部书记、专业教师、辅导员和思政教师构成的课程思政建设小组,统筹做好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师资培训、教学质量评价等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制定《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严格落实课程思政集体教研制度,不断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充分发挥二级学院(部)在课程思政建设的中场推进作用。
强化体系支撑,实现课程思政融通化。深入系统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形成了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引领、以专业课程为核心、以通识课程为拓展、以实践类课程为补充的“1+3”思政课程教育体系。积极探索“一院一特色”课程思政建设新路径,持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网络+实践”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改革,通过鲜活的事例和生动的教学不断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引领力,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质量。
强化课堂驱动,实现课程思政集成化。大力实施“专业导论课程建设计划”,通过每个专业的专业导论课程,着力解答学生专业困惑。建设课程思政案例库,在微信公众号开辟“课程思政案例分享”栏目,组织开展“课程思政案例分享”系列活动,“人人关心课程思政,人人开展课程思政”的氛围日益浓厚。加快推进“一院一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已立项省级示范课4个、校级6个。依托“质量大讲堂”“QC小组活动”等,弘扬质量文化,提高质量特色教育实践水平助力质量强国建设。
强化教师先行,实现课程思政专业化。积极构建和完善教师系统化培训体系,将课程思政纳入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和师德师风、教学能力提升等专题培训中,着力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构建“二级学院(部)+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思政建设联合体,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与二级学院(部)专业教师“1+1结对子”交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专业性和专业课的思想性。积极开展思政课教学技能“大练兵、大比武、大展示”活动。
强化样板打造,实现课程思政示范化。坚持每学期上好“开学思政第一课”,以育人元素为主线,优质视频和课件为依托,强化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引领。深入挖掘区域红色资源育人资源,建立鲁山豫西革命纪念馆、郏县广阔天地乡知青园等思政教育基地。将虚拟仿真技术引入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建成思政教育虚拟仿真教学中心,获批为省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持续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发挥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带动作用,建设一批发挥德育功能的高水平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获批省级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0门。
强化评价助力,实现课程思政制度化。建立课程思政考核评价体系,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作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评价、教学效果评价、教学名师、优秀教材、优质课程、教学成果奖等考核评价的首要条件和重要内容。实施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在学校督导、二级学院(部)督导、学生评教三方评价中设置“课程思政”观测点。制定《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师德师风考核实施办法(暂行)》和《师德师风投诉制度》等规章制度,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基本形成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的双向管理机制。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