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藏民族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把心理健康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心理健康咨询、危机干预成效,通过一系列主题鲜明、成效显著的活动,夯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础,着力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加强组织领导,“五级系统”完善工作机制。建立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院、班级、宿舍五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系统,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措施,压实各级体系工作职责,切实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融入 “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和“五育并举”培养体系,充分凝聚各方力量,不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学校主要领导定期听取相关工作汇报,分管领导召开专题会议等,统筹推进心理健康工作各项任务。制定下发《西藏民族大学重点学生精准帮扶实施意见》《西藏民族大学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严格对照《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任务要求,制定工作举措,明确责任分工,建立推进台账,逐条逐项抓好落实。将心理健康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各学院年度考核重要内容,指导学生工作部(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团委、教务处等职能部门与学院加强协同联动,确保“五级”工作体系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危机识别、危机干预上,组织到位、领导到位、落实到位,着力构建学校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学院齐抓共管的心理育人工作格局。
——围绕目标任务,“五个重点”创新教育模式。注重点、线、面协同发力,统筹推进教育教学、预防干预、咨询服务、实践活动、平台保障5个方面工作。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整体教学计划,开设覆盖全体新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覆盖所有年级的心理健康选修课及覆盖所有班级的《班级心理委员成长与发展》培训课,创造性地将“表达性艺术治疗”形式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着力发挥好课堂主渠道作用,有效提升课程效果。每年9月对全校学生开展心理普测,根据测试结果,分层分类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心理问题评估辅导、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等工作。打造由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兼职咨询师、心理委员组成的专业化工作队伍,坚持“进网络、进课堂、进公寓、进活动”,探索建立“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治疗、自助与他助”紧密结合的心理服务模式。整合校院两级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力量,建立“心理科普宣讲团”“心爱随行”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团等,每年依托春季心理健康季活动和秋季心理健康季活动品牌,开展80多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包括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培训、心理团体辅导活动、心理主题班会、知识竞赛、心理主题征文大赛、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心灵手舞——手语操大赛”等,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累计投入230余万元,在两校区搭建集“资讯查阅、科普宣传、咨询服务、危机处置”功能于一体的心理功能室平台,设有预约接待室、团体沙盘室、个体咨询室、家庭咨询室、情绪宣泄室、表达性艺术治疗多功能室和虚拟现实VR心理训练室共计23间,为同学们放松身心,缓解焦虑、紧张等情绪提供场所,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聚焦学生心理,“五条措施”夯实危机干预。该校依托心理健康测试量表SCL-90和UPI,科学运用“心理危机排查”结果,发挥“五级系统”作用,对心理危机学生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干预,确保学生心理健康。一是建立求助体系。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通网络咨询及电话咨询,对发出危机求救的学生及时进行紧急的心理援助,确保学生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早救治。二是成立心理危机工作小组。由学校分管领导牵头,学生工作部(处)、各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咨询老师、班主任和各学院心理辅导老师参与,组建调度灵活、反应迅速、经验丰富的心理危机工作小组,第一时间召开心理危机预警会议,分析研判形势和任务,部署具体工作。三是建立心理问题重点学生台账,指导各学院对12类心理重点学生进行摸底统计,根据其心理危机程度建立台账,持续跟踪关注,建立帮扶机制,定期访谈并及时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四是建立“咨询—治疗”康复系统。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及时进行咨询或干预治疗。对症状表现较轻、危机程度不高者,以在校接受心理咨询为主;对症状表现较重者,第一时间将学生转介至三甲以上综合医院心理门诊或精神卫生中心接受药物治疗或心理治疗。五是加强心理科学研究。根据学校历年成功干预心理危机案例,以案为鉴、强化研究,进一步探寻心理教育的规律,不断总结经验,全校辅导员、心理工作人员先后立项10余项课题;发表各类论文20余篇。通过“西藏民族大学心理中心”微信公众号平台每年发表心理健康科普文章200余篇,其中原创文章达到半数以上,师生累计阅读量超过10万人次。
——强化家校协作,“五个要点”凝聚育人合力。该校高度重视做好家校协作工作,始终将引起家长重视,取得理解支持和配合,强化宣传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一是明确职责。将心理问题学生的家校联系纳入学校精准帮扶、领导干部与学生班集体结对帮扶工作中,明确辅导员、班主任、结对帮扶班主任联系家长的职责。二是强化宣传。践行“三联三进一交友”制度,密切家校联系,多频次、宽领域对家长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工作。三是定期反馈。在日常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定期与家长保持沟通、反馈情况、倾听意见建议,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四是加强引导。充分利用新生接待、暑假家访等契机,创新家校联系方式,积极向家长介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流程,通报新时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趋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对家长处理心理危机的培训,进一步引起家长重视,提升关心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妥善解决学生心理危机的意识和能力。五是强化协同。发现心理危机学生时,第一时间向家长反馈情况、做好说明,在家长未到校前,主动对学生实施24小时的看护,确保学生生命安全;家长到校后,根据学生情况,为学生专业救治,陪读、休学离校,学业学习等提供指导帮助和服务,最大限度帮助学生保障心理健康,共同凝聚家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
下一篇:川大锦江学子登上央视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