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教育访谈 > 新乡卫辉市:“育、引、聚”并举推进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新乡卫辉市:“育、引、聚”并举推进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2-01 08:02:35作者:佚名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

  2023年以来,卫辉市教体局大力实施“育、引、聚”三大工程,为卫辉市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做到“三个强化”,高位谋划育人才

  

  强化组织领导,完善人才工作体系。充分发挥该市教体局党组牵头抓总作用,把党管人才原则贯穿于人才工作的全过程。用足用好党组织间的沟通协调机制,积极加强与人才工作相关部门及各类人才的联系,全面畅通人才工作网络,努力形成资源共享、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组织召开人才工作座谈会,专题研究人才工作,力求最大力度培育和招引人才。

  

  强化党建统领,提高人才政治素养。该市教体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提高政治站位,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争当“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开展“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开展作风纪律大提升活动,全面加强教职员工作风效能建设。

  

  强化素质培育,提升人才素质能力。实施以“国培计划”为引领的五级培训,组织各级各类培训9300余人次,教师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卫辉市88名教师被认定为省市级名师、骨干教师,370名教师被认定县级骨干教师。截至目前,卫辉市共培育各级各类名师、骨干教师959名。

  

  二、拓宽“三个渠道”,部门联动引人才

  

  精准招聘,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结合教育实际情况,科学设置招聘程序条件。2023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206名,其中高中13人,职专6人,特教4人,初中75人,小学47人,幼儿园61人。持续加大对体、音、美学科教师的招聘力度,2023年共招聘体育学科14名、音乐6名、美术5名,达到优质均衡对体育、艺术专任教师的要求。

  

  特岗招聘,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印发《卫辉市2023年特岗教师招聘资格复审、面试、体检及培训工作方案》,认真贯彻“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原则,将优秀毕业生选拔充实到卫辉市农村教师队伍中去。截至目前,招聘200名特岗教师已参加120学时培训,签订《河南省特岗教师服务协议书》,并全部奔赴卫辉市农村中小学一线任教。

  

  归雁计划,建立回乡任教长效机制。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拓宽教师补充渠道,印发《卫辉市关于鼓励在外教师回乡任教公告》,继续实行卫辉市市外在编教师回乡任教工作。2023年,共有32名人员返乡。

  

  三、用好“三个举措”,精准服务聚人才

  

  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印发《卫辉市2023年教育系统师德集中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卫辉市5300多名教职工参加师德师风应知应会知识测试。组织教师签订《师德承诺书》,上好新学期教师“开学第一课”。持续开展《以案为鉴知敬畏 防微杜渐守底线》专题讲座18场,覆盖学校46所,警示教育2500余人。6 名教师获评新乡市师德先进个人,101 名教师获评卫辉市师德标兵和先进个人。

  

  持续优化教书育人环境。有序推进非教学任务进校园治理工作,为广大教职工“减负”“减压”,让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扎实开展“15301”安全教育,创新晨检夜查机制,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全面守牢校园安全底线,为教师提供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加大教育宣传力度,积极宣传教育发展成果和教师先进典型,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教师、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

  

  持续加大教师生活补助。为卫辉市137所乡村学校(含教学点)2836名教师发放生活补助1024.34万元,调动了乡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稳定了乡村教师队伍。卫辉市教师工资待遇落实到位,政策宣传渠道畅通,教师对工资待遇情况知情度较高,教师队伍稳定,确保老师“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

  

  (新乡市教育局 供稿)

  


原文链接:http://jyt.henan.gov.cn/2024/01-30/289551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