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鹤壁市超前谋划、精准定位,积极实施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增量,先后获评教育部“教育数字化赋能建设与应用典型案例”、河南省“教育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
一、突出一体建设,构筑数字化转型“新基座”
加强统筹谋划,引领转型方向。鹤壁市委、市政府把教育数字化转型纳入全市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强化顶层设计,谋划实施“平台+专网+数字校园+数据课堂”的“四合一”工程,明确5大项17条重点任务,与县区、学校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职责分明、目标具体、多方联动的推进机制。
加大资金投入,夯实转型基础。建立健全“常规+专项”投入机制,严格落实信息化经费专款专用制度,确保各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中信息化经费不低于10%;2023年,市、县两级财政先后拨付5000余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目前,全市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多媒体教学设备班级配备率达到100%,万兆主干、千兆入校的鹤壁教育专网全光架构铺设完成,集数据采集、分析、服务于一体的鹤壁教育数据中心建成投用。
完善数字资源,满足转型需求。建立健全“引进+自建”资源建设机制,依托鹤壁智慧教育平台,引入学科网、十六进制等优质教学资源,资源总量超1540T,平均每周更新超9000条,供全市中小学教师免费使用;鼓励支持教师上传自己的课件、教学设计10万余件,实现市域内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与鹤壁智慧教育平台融合应用,为教师创新教学、学生创新学习、学校创新管理提供丰富的资源,极大地调动了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师生注册率100%、月活跃率达90%以上。
二、提升数字素养,增添数字化转型“新动能”
打造数字素养培育多元平台。开发数字化和网络安全培训平台,内容覆盖信息化领导力、“互联网+”教学设计与实践等方面,构建了“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数字素养培育新模式;利用鹤云教平台建成网络名师工作室184个、城乡教研共同体295个,积极开展专家引领的跨县区、跨学校、跨学科网络教研,通过“以赛促研、以研促用”,培养了一大批骨干教师群体。
打造数字素养精品培训项目。围绕智慧教育、智慧课堂精心开发专题课程,采取“线上+线下”培训形式,开展全市教师网络安全、远程教研、智慧课堂等培训,实现2万余名教师“共上一堂课”。
打造数字素养头雁引领队伍。遴选333名中小学校长担任首席信息官,作为本校网信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强化学校顶层设计,提升基础设施建设质效,打造“数字课堂”,推动师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升和思维方式的转变。
三、推进课堂变革,建设数字化转型“新生态”
抓实普及应用。在鹤壁智慧教育平台内嵌学科网精准教学通功能,支持全市师生使用教室大屏、机房电脑、手机和平板等多终端登录,学生自主生成个性化学习分析报告,针对薄弱知识点随时调用名师视频进行针对性指导,让智慧课堂走进每名师生、每个教室,让教更精准、学更有效。
抓好智能诊断。利用鹤壁智慧教育平台,对课堂训练、日常作业等5类场景数据进行伴随式采集,建立链条化、图谱化、可视化学情分析大数据;引入试卷扫描数据应用平台,实施基于数据的学习评价与指导、学情分析与诊断、教学服务与追踪,让学校的管理更科学。
抓优“三个课堂”。利用鹤壁智慧教育平台,将全市录播教室联成一体,打破传统课堂空间限制,针对农村学校急需课程,组织城乡学校共上“思政课、班队会和心理辅导课”,形成“三个课堂”应用新模式,每年受益农村师生1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