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教育访谈 > 新乡市新乡县:“双研并行”提高教师素质 “五案集智”助力课堂提质增效

新乡市新乡县:“双研并行”提高教师素质 “五案集智”助力课堂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4-03-02 03:34:27作者:佚名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

  为全面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新乡市新乡县教体局在持续开展“推门听课”“新课改+”等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出以“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业负担”为目标的“四有高效”课堂框架,大胆进行探索、创新,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调研先行 摸实底 定方案

  

  新乡市新乡县共有小学75所,初中21所,分布在7个乡镇,均为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薄弱,教研活动局限性大。新乡县教体局在每个乡镇抽取了2-3所,共20所学校进行调研走访,走进课堂听课评课,和学校领导、师生座谈交流,在此基础上提出“四有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即有精准的教学目标,有合理的教学方式,有充分的学生反馈,有创新的作业布置。

  

  新乡县教体局2022年3月出台《推进“四有”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2022年5月,出台《新乡县“四有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和《新乡县“四有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局各股室、专兼职教研员、实验校领导班子、实验校一线教师进行了7次全员轮训,对指导意见、实施方案、评价标准、职责分工等内容进行深度解读,以确保改革工作顺利实施。

  

  “双研并行” 搭平台 促交流

  

  “四有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主要的教研模式是双研并行,即实现县级线上教研和校级集体教研双线推进,同步进行。通过发挥信息化手段的作用,利用企业微信平台,实现了县级层面的线上教研和校级层面的线下教研交互进行。

  

  县级教研由新乡县教研室牵头,各学科教研员为中心教研组组长,20所实验校的学科教研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各学科各年级线上教研,主要是以教材解读为主,以“‘四有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为依据备课、研课。截至目前,全县小学进行县级线上教研540余次,初中1200余次。

  

  校级教研主要研讨课改过程中急于解决的问题。一是集体教研,包括主题教研和集体备课。主题教研是通过县级教研后结合自己学校实际以创建学校特色课堂教学为主题进行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是同年级同学科之间同备一节课,同评一节课。二是开展听评课活动,以推门听课为主,课后进行课堂各个环节的评课活动。三是进行创新作业的交流。各实验校通过“加强作业研究、建立教师试做机制、坚持作业公示制度、细化作业批改、完善评估反馈机制、适时监控引导”六步的实施,实现了优化作业设计、创新作业布置,对教育教学减负增效。全县中小学校级教研进行2200余次。开展全县规模的校级创新作业观摩活动6次,学生展示创新作业3000多份。

  

  各实验校作为“四有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主体,成立学校课改三级班子,即实验校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制定本校的“四有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分工和职责。实验校教研小组主要负责参加县级线上教研。实验校实施小组参加校级集体教研,实践教学课例。新乡县教体局针对“四有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在教科研课题中专设板块,有12项课题研究通过县级评定,征集优秀论文103篇,教学反思166篇。

  

  “五案集智”聚智慧 优资源

  

  新乡县教研室统筹安排20所实验校,分学科、分年级,细化到每一课,细化到每一人,进行县级备课,要求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完成各自的备课任务,要按照“四有高效”标准用心准备,根据《河南省义务教育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进行整体设计,保证备课质量。

  

  首先,实验校实施小组所有成员领取备课任务,通过学校的集体教研形成个人的“初案”;其次,县级学科年级教研组通过线上网络教研形成全县的“共案”,校级学科年级教研组通过集体教研形成全校的“共案”;然后,教师结合个人的风格、本班学情等方面对“共案”进行修改形成“个案”;第四,教师在课堂实践后通过复盘、反思形成“续案”;最后,全县通过教学设计比赛做好“定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形成县级教学资源库。县级教学资源库成为第二年实验校的“初案”稿,在此基础上再完善、再优化。

  

  各实验校,通过“双研并行”的教研模式,通过“五案集智”的备课流程,有效地凝聚集体智慧,做到了资源共享。各实验校,通过推进优质资源的共享,通过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有效缩减了区域差异,促进了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通过开展“四有高效”优秀教学设计征集活动,共收集3756课教学案例,形成了完整的“县级教学资源库”。各学校利用县级资源库,针对各自学生情况,形成自己的特色课堂。

  

  (新乡市教育局 供稿)

  


原文链接:http://jyt.henan.gov.cn/2024/03-01/295599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