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科技学院注重研究教学、精准推进改革,强化培训指导,创新服务举措,促进教育教学再结硕果。
一、坚持成果导向,持续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持续完善“2+1+1”产教融合型课程体系,与工程教育认证和专业标准相融合,制定就业、应用型研究分方向教学计划,形成新版人才培养方案。
提升课程建设质量,按学科类别、课程类型、课程等级,面向不同院部、不同层级、不同对象,通过专家报告、校内研讨、公开示范课等形式,开展课程指标和内涵要素、新版教学设计和教学大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等培训交流活动,持续提升课程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
深化项目化教学课程、应用型课程等专项改革,不断丰富企业项目库,力争每个专业建成2-3门应用型课程。
加强“四新”重点领域一流课程(群)、研究性教学课程、专创融合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争取新建1-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新增一批省级教改项目和省级教学成果奖。
全面开展本科课程评估,优化评审指标和流程,完善评审专家库,加强评估结果应用,通过“优课优酬”,切实培育出一批优秀课程和优秀教师。
二、坚持质量导向,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提质增效
持续优化调整专业结构。讨论设置新兴交叉学科专业,组织申报智能建造等本科专业;加强传统专业改造提升,探索跨学科、跨专业的教育组织模式;对现有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锻强提质,试点开展工程教育认证;充分利用专业评价结果,深入分析专业评价情况,锻强优势补齐短板,加快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加强重点平台内涵建设。对现代产业学院、特色行业学院、示范校专项、高层次实践教学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内涵研究,目标引导、项目管理、责任到人、清单推进,确保建设方案落实、落地、落细。
持续创新“项目+竞赛”实训育人模式。科学制定学科竞赛目标任务,继续扩大教学单位自主权;将学科竞赛与课程教学改革等有机融合,争取更高层次更多数量的获奖。
三、坚持问题导向,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根据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和教学改革需要,拓展教学设计模块,完善智慧教学体系;完善和新建教务管理系统、实践教学管理服务系统等。
建设新的课程评价系统、拓展专业评价系统、新建审核评估系统,实现系统间的数据对接,服务学校数智评价体系建设。
建设教育教学数据中心,强化课程教学过程、学生自主学习、课程评价、专业建设等动态数据监测,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实现数据分析可视化。
加强数据分析利用,提高数字化服务质量和效度,精准服务教育教学改革和审核评估。
(黄河科技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