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信阳农林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积极探索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规律,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服务效能,依托农林学科优势特色招牌,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大力培育“一懂两爱”新农科人才,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思政元素“打底”,筑牢育人根基
强化思政教育,落实立德树人。学校坚持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持续强化思政教育和价值引领,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人才培养和课堂教学全过程,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融为一体。发挥“抓好教师这一关键主体、抓好课程这一重要载体”作用,把课程思政建设落细、落实,提升课程思政教育引领力。
开展耕读教育,练就兴农本领。突出“耕读教育”办学特色,厚植学生励志担当、求真求美、力学笃行的大国三农情怀。在新生入学教育和毕业生教育中,充分利用校内乡村振兴馆、耕读文化长廊等阵地引导学生传承耕读精神,并为学生编印了《耕读文化》读本,布置劳动实践作业,突出对学生品格和能力的培养。
用活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学校充分挖掘信阳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做到思政教育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在面授课中,活用本土红色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弘扬大别山革命精神。学校编印《大别山红色资源》读本,不断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面授教学“烹饪”,夯实教学质量
面授引导教学,激发学习热情。学校高度重视面授教学工作,每年春秋两季开展面授教学。重点选择师资库里具有高职称、高学历以及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授课教师。教师通过授课、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质疑,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师生之间建立了密切的互动关系。
分类精准教学,提升教学效果。自学校实施校地校企合作学历提升行动以来,先后有3000余名信阳村(社区)两委干部,400余名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参加学历继续教育。在面授教学中,学校根据学生的职业特点和工作岗位特征,施行分类开班授课,驱动精准教学,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现场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技能。学校组织学生在校园实验室、农林实习场等基地现场教学观摩学习现代农业技术。学生走进试验田、多功能智慧温室大棚近距离了解无土栽培、立体种植等现代高科技农业技术。
送课到县“加料”,增强学习体验
“订单式”授课,注重教学过程。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学员“点单”汇聚需求、教师“接单”精心备课、学校“派单”对标投放的模式,量身定制课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使其具备符合职业需求的技能和素质。
“专题化”教学,提高应用能力。聚焦信阳实施“两个更好”战略,服务地方产业及人才需求,学校组织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赴新县、固始进行专题化教学。比如为提升信阳村(社区)“两委”的综合素能,学校专门讲授了《商务礼仪》《食品工艺学》《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介绍》等课程。
“问诊式”跟踪,提升育人实效。学校一方面在课程中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加强学历“跟踪服务”及调研,并融入大量典型案例“问诊式”“研讨式”教学,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直播传技“提鲜”,丰富学习资源
灵活授课方式,线上直播增知。学校充分结合学生的职业特点,开展种养殖领域特色课程,为学生增知增智服务。陆续组织开设了“线上微课堂·云享知识餐”“线上传知识·云端学技能”“创业我来讲·e线发锦囊”等系列直播课程,进一步赋能乡村振兴。
创新教学载体,田间地头传技。学校围绕现代农业趋势开设实用、接地气的直播课程。特聘“三农”相关领域“土专家”创业成功人士走进直播间传技授艺,把课堂搬到草莓大棚、蓝莓园等田间地头,开拓了学生视野。
云端答疑解惑,实时互动增效。与传统课堂相比,直播课程突破了时空限制,包含了更多的线上互动环节。实时问答、在线讨论等,不仅增加了学生参与度,也使学习效果更为显著,实现了“一对一”教学效果。
双创教育“拼盘”,培养综合能力
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推动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对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邀请各行业“土专家”、返乡创业成功人士现身说法讲授创业经历、分享创业经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同台比武过招,培养实践技能。学校组织学历继续教育学生参加校级双创大赛,全日制学生、成教学生同台“比武”“过招”,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
紧盯社会趋势,衔接市场需求。学校紧盯社会发展趋势,加大市场对人才需求的调研力度,撰写调研报告,不断创新双创教育模式,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为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助力添彩。
(信阳农林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