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工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统筹谋划、注重队伍引育、创新改革模式,扎实念好立、强、活“三字诀”,着力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努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栋梁之材。
加强统筹谋划,让思政课“立”起来。学校党委始终把“大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党委会会议、校长办公会每年至少召开2次专题会议研究思政课建设工作,党政主要领导每年到马克思主义学院至少召开现场办公会2次,听取工作汇报,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校级领导干部联系思政课教师工作制度,每学期到联系教师课堂上至少听1课时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联系思政课教师至少谈心谈话1次。校级领导、各直属党组织书记、相关直属部门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每学年至少为学生讲1次思想政治理论课。完善支持思政课建设保障机制,2020年起按照在校生总数每年生均不低于40元的标准安排思政专项经费,并逐年增加。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重点课程、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把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聚力打造党委统一领导,多部门齐抓共管、协同联动的“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
注重队伍建设,让思政课“强”起来。拓宽思政课教师遴选渠道,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的引进力度;选聘校外高水平专家担任兼职教授,统筹学校党政领导干部、思政工作骨干、相关学科专业教师,地方党政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社科理论界专家、各行业先进模范等担任兼职思政课教师,打造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努力汇聚讲好新时代“大思政课”的育人合力。重视政治素质建设,思政课教师坚持“在马言马”,把握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用科学的理论、正确的观点引导和教育学生。加强业务素质培养,组织专职教师参加省级或中宣部、教育部组织的示范培训、课程培训、骨干研修,鼓励支持专职教师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博士学位、赴国内外研修访学和学术考察;利用寒暑假期组织思政课教师集中理论培训和社会实践专题调研活动。近两年,学校先后以“新乡村建设”“脱贫攻坚情况调研”“南水北调移民情况调研”等为专题组织思政课教师团队开展社会实践,出版成果集3部、教材2部,发表高层次论文10余篇,承担国家、省部级项目20余项;2023年9月,学校黄河文化传播教师团队被认定为“河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创新教学模式,让思政课“活”起来。在学生第四、第五学期,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程中各拿出1个学分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打造“合并学分、统筹安排、分期操作、分步考核、专门管理”的中原工学院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课程化”建设模式。拓宽社会实践教学路径,与焦裕禄干部学院等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建立合作关系,引导帮助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学思想、重实践。培育“VR+思政”品牌,运用5G、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技术,构建“线上线下”横向贯通、“教育引导”纵向衔接的红色教育矩阵,建立从沉浸式VR到裸眼3D的思政教育云资源库。
(中原工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