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黄淮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国家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工程建设项目——工程技术中心,深化工程实践创新教育,充分发挥工程育人、实践育人和劳动育人的重要作用,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夯实工程教育基础,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根据社会需求和现实环境确定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工程教育目标,构建多层次工程实践教育平台。积极开展工程实践教育教学改革和工训课程体系建设,“工程训练”课程逐步发展到涵盖1个安全教育项目、1个工程认知项目、任选4个基础实训项目和1个综合实训项目的全方位、多层次、模块化的“1141”工程训练课程体系。持续建设课程资源,建成10个基础工训课程模块,录制116部线上教学资源,自编21部线下学习资料,规划建设“机器人系统集成与开发”等5个高阶实践课程群。年承担27个专业约3000名学生的工程训练任务,年教学工作量12万人时。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的毕业要求为指导,以CDIO工程教育模式设计教学环节,融合多个实训工种,力求与工程实际接轨,强化学生遵循工程逻辑进行实践的能力。
二、激发创新能力培养,塑造未来工程精英
以“学科交叉,开放共享,深度融合”为原则,协助各二级学院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共同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形成以工程教育为主线,以创新教育、通识教育、社会服务为支撑的实践创新教育体系。与二级学院联合共建105个实验(实训)室,与相关企业共建协同育人合作关系,形成教育和产业同频共振、融合互动的发展格局。助力“新能源与网联汽车产业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获批“河南省示范校重点建设产业学院”,“原料药绿色制备行业学院”获批“省级特色行业学院”。依托河南省智慧照明重点实验室、河南省装备制造业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智能人机交互设备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不断加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力度,推动科研创新基地建设,支撑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近年来,工程技术中心指导学生多次在“互联网+”“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大赛”“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等竞赛中获奖。
三、拓展社会服务领域,助推区域创新发展
充分发挥“工程育人、实践育人和劳动育人”的重要作用,广泛开展科普服务和特色科普教育活动。2023年建成的工程认知与体验中心占地480平方米,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及实物等多种展现形式,结合AR/VR/MR/5G等尖端技术,营造“自主、沉浸、体验、互动”式工程认知与体验环境,在满足《工程训练》课程工程认知模块教学任务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拓展认知中心的科普功能。学校组织中小学校和周边社区居民来中心参观科普工程文化和工程知识,每年平均为校企合作、教师科研、学生创新团队提供技术服务20余项,完成2000多机时的技术支持。制作对外技术服务宣传册、劳动教育宣传册等,进一步扩大对外服务影响力。2024年,学校获批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
(黄淮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