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才培养上下好“关键棋”。学校深化课程体系的整体结构化建设,紧扣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和5G技术应用,开设了工业机器人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新工科专业,提升人才培养竞争力。学校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构造、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等课程被评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和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学校机械工程学科入选四川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建设学科。同时,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实验室和实训中心建设,相继成立了中国科学院顾秉林院士工作室、车辆工程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建成了3D打印技术应用实验室、汽车数字孪生应用实验室等校内实验实训室,智能财务实验中心、汽车电控技术实验中心成功获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科研空间和实训平台。
在科研创新上下好“制胜棋”。新建“计算机教育研究创新与服务团队”“家庭教育——‘萌芽’科研团队”等12支科研团队,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力度。同时,学校教师积极服务地方发挥智囊作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的罗江实践--以鄢家镇七里村为例》《“耕地保护”背景下文旅引领调元镇产业转型的可行性和路径研究》等8项咨政成果获准立项。近年来,学校教师获得国家专利200余项,登记软件著作权近20项,为支持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高质量就业上下好“长远棋”。学校先后与德阳、上海、重庆等地的政府部门和人才交流中心建立了校地合作关系。深化做实“校中厂,厂中校”校企融合模式,构建“广、深、高”校企合作体系,确保每个专业有3-5家合作企业,与企业共同优化专业结构、制定培养方案、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指导学生就业创业、多维度历练学生的综合技能和能力素养,更好地适应市场所需。同时,开展各级各类干部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选送优秀学生到专业对口的政府部门跟岗历练。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