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
近年来,我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重要回信精神,深入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持续推进“践行核心价值、打造好人安徽”主题实践,大力选树群众身边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先进典型,用榜样力量带动更多人向上向善。
身边好人灿若星辰
11月12日,中央文明办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安徽10组12人荣登榜单。截至目前,安徽共有1683人(组)入选中国好人榜,连续十四年位居全国第一。
一位好人就是一枚火种,一位榜样就是一面旗帜。全省共评出各级各类身边好人110多万人,25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一位位身边好人标注江淮儿女道德高度,刻画“好人安徽”道德年轮,是公民道德建设成果的生动缩影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精彩写照。
点点星辉,汇聚成炬。各级身边好人以自己的光和热,温暖了江淮大地,也照亮了泱泱中华。
“接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时,我们都很激动,每读一遍心里都热乎乎的,久久不能平静。”“中国好人”、黄山风景区放绳工李培生说。
去年8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回信,对他们提出殷切期望,希望他们继续发挥好榜样作用,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
如何带动更多人向上向善?安徽坚持提升道德认知与推动道德实践相结合,注重发挥身边好人榜样作用,引导人们在参与中奉献社会、服务他人。
许启金是“中国好人”,也是一位“状元技工”。“许启金工作室”培养200多位学徒,个个都成为电力服务的技术骨干,推出创新成果59项,获得专利43个,7人获得省部级及以上荣誉。
一桩桩好人好事,一位位身边榜样,不断续写着“好人安徽”的感人故事,形成“人人争做正能量发光体”的群体共识,“中国好人安徽多”已成为精神文明建设最温暖、最亮丽的标识。
厚植沃土崇德向善
安徽自古就是一方崇尚英模、英模辈出的热土。
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省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认为,安徽历来人文渊薮、德治兴盛。老庄哲学、建安文学、桐城文派、徽州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思想道德资源根深叶茂。
崇德向善的文化基因孕育江淮儿女的德善品格,厚植道德沃土的转化与发展,为当代“好人安徽”建设提供了春风化雨的涵育环境。
昔日安徽多君子,今朝安徽好人多。安徽从奖励善行、扶持创业、关爱生活等各个层面,让有德者有得,困难有资助,发展有扶持,激励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传统美德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安徽道德建设基金会为身边好人排忧解难,受惠近2万人。道德信贷工程以诚信作抵押,以道德作担保,向身边好人发放小额信贷资金。目前,共发放道德信贷超过12亿元,没有出现一笔坏账,6000多位身边好人受惠。
善者不亏,行之则久。好人有福气,社会才能树正气;好人过得好,才能激发正能量。
淮北市深耕厚植好人文化,大力倡导文明立城、美德立身,推深做实“好人成名人”道德实践工程,在全社会形成发现、崇尚、关爱、争当 “好人”的浓厚氛围,塑造出“小城大爱”的城市品格。
黄山市推出就业就医、养老观光、交通出行等优惠举措,全覆盖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道德银行建设,向各级各类先进典型推出“德耀徽州”礼遇卡超过3100张,授信约3.8亿元,实际贷款超过4.1亿元。
在芜湖,“好人公交”遍布城乡,善行义举处处可见,“好人林”郁郁葱葱,“好人驿站”温暖人心……整座城市因身边好人而充满温情,因凡人善举而生机勃勃,持续放大身边好人和先进典型的“灯塔效应”。
身边好人是有形的正能量,是鲜活的价值观。43个省、市、县三级好人馆全景展示身边好人的先进事迹。“安徽好人馆”自开馆以来,已有50多万人次参观。
美丽的花蕊在道德沃土上朵朵绽放,凡人的善举在春风化雨中熠熠生辉。安徽树立鲜明的“德者有得、好人好报”价值导向,激励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
见贤思齐蔚然成风
学有榜样,行有示范,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中国好人”洪云子红心志愿者之家、“中国好人”宋国强双岗助残服务队、“合肥好人”王志华无独有偶探访队……合肥市庐阳区引导各级身边好人,成立“好人工作室”,带动更多人向上向善,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志愿服务品牌。
向好人致敬,与榜样同行。在身边好人的示范带动下,庐阳区11万名志愿者握住“接力棒”,传递着温暖和力量。在逍遥津街道,200多名志愿者“链接”辖区80多家企事业单位,为困难群体送上温暖;在城隍庙,志愿者定期集结,将志愿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据了解,安徽上榜的“中国好人”参与各类公益组织的人数占比达70%以上,带领更多的人行善举、做好事。
迎着光,成为光。200多名“中国好人”领衔组建文明实践队伍,近万名志愿者参与其中,徐辉假日小分队、朱恒银工作室等活跃在江淮大地,成为群众身边的“暖心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新征程上,“好人安徽”这块熠熠生辉的品牌,正引领着江淮儿女昂首阔步、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