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国家体教融合改革要求,遵义市积极探索“七强化七推动”工作路径,推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体育产业等高质量发展,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的综合育人目标。
一是强化机构改革,推动教体事业一体发展。2021年,遵义市整合教育、体育职能职责,成立了市、县两级教育体育局,在机制源头上破除原有体教融合壁垒,积极构建体教融合“八大体系”(体教融合助力“双减”体系、体教融合新型教学体系、体教融合师资培养体系、体教融合新型赛事体系、体教融合新型足球体系、体教融合特色发展体系、体教融合竞技人才培养体系、体教融合效能体系),以改革推动教育体育事业融合发展,实现教育、体育组织领导、管理体制、教学机制等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一体化落实。
二是强化课程建设,推动体育教学改革提质。深化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构建“3个3”工作机制,即全面推行“教会、勤练、常赛”新型体育课堂,落实“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教学内容,实施“行政班级授课制+体育选项走班制+体育俱乐部制”教学组织形式。2023年全市中小学体育素养水平较2022年提升3.1分,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成效明显。
三是强化示范创建,推动“一校一品”特色发展。认真落实国家体教融合改革“一校一品、一校多品”要求,创建“1+N”体育特色学校(1指足球项目,N指其它项目)。截至目前,全市80%中小学已挂牌“一星级”体育特色学校,创建“二星级”体育特色学校200所,创建“三星级”体育特色学校100所,“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发展新格局逐渐形成。
四是强化机制建设,推动阳光体育全面开展。建立师生运动打卡、统计、上报机制,每年举行中小学生(青少年)运动会、校园足球三级联赛等赛事,形成教体整合、项目齐全、学段衔接的市县校三级学生(青少年)常赛机制,助推师生阳光体育运动。2023年,承办国家级青少年赛事8次,参与运动员2900人,省级青少年体育赛事7次,参与运动员3100人次;组织市级学生体育赛事14项,参与学生6000余人次。
五是强化资源整合,推动“双减”政策落实落地。持续推动校社体育场馆双向开放,大大提高了体育场馆使用率,推动学校开设陆地冰壶、游泳等课程和“游泳进课堂”。目前,有90所中小学校利用校外场馆开展“游泳进课堂”,惠及学生1.36万人。推动1600余名校外体育专业教练和高校体育专业师生以及58家俱乐部、协会等教练员进入中小学开展足球、乒乓球、冰雪、体操、轮滑等项目,不断丰富学校课后服务方式和内容。
六是强化品牌培育,推动校园足球特色市建设。围绕场地铺绿、增师提质、人人足球、聚力育星、常赛促练、金靴女足“六大行动”,全力推进“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校园足球特色市”建设。引进足球名宿孙继海团队,建成“1+15”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成功举办“遵义杯”全国校园足球邀请赛。2023年共获全省各类足球比赛冠军10次、亚军9次。近两年来,120余名足球生被北大、浙大、北体大等高校录取。
七是强化模式创新,推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依托教体资源优势,优化体育竞技人才培养机制,创建高中高水平运动员基地校32所、市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00个,实施“市队校办”“体普联办”;在全市中小学校组织开展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星计划”,从中选拔和输送优秀体育苗子到国家、省专业训练队和市体育运动学校集训,全面提升青少年体育竞技水平。2021年以来,新增注册学生运动员4785人。
通过深化体教融合改革,全市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全面提升。2023年省教育厅体质健康复核显示,全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为95.39%,优良率为34.37%,两项均列全省第一;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42.65%,较2022年降低0.72个百分点;学生心理健康监测一级预警学生情况转化率为81.69%,危机预警等级学生大幅度减少,“良好”率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8.4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