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鼓励各地各校探索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省教育厅先后组织开展三批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征集评选。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改革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广东教育”微信公众号推出专栏,介绍各地各校教育评价典型案例,供各地各校参考借鉴。
广东工业大学:
健全教师荣誉体系
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
广东工业大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一树、二奖、三荣”的教师荣誉体系,构建立德铸魂、育人成效、职业素养多维教师评价体系,增强教师荣誉感、幸福感和获得感,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谱写教育强国新华章。
一、主要做法
(一)坚持思想铸魂,“一树”强化使命担当。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师头脑,强化思想引领,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引导广大教师深刻认识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中肩负的光荣使命与重大责任,坚持“四个相统一”,当好“四个引路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完善师德表彰奖励及管理办法,健全“国家级—省级—校级”教师荣誉体系,挖掘和宣传我校优秀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的先进事迹,特别是学校第一批黄大年团队、全国模范教师、南粤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学名师等优秀教师事迹,运用授予荣誉、事迹报告、媒体宣传、师德征文等手段树立“大国良师”崇高形象,创作视频作品《我是广工奋斗者》《广工摆渡人》《微光》等讲好教师故事,引领和鼓舞全校一线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无私奉献,奋发向上、积极投身到学校的发展建设事业中来。
(二)坚持典型树德,“二奖”弘扬高尚师德。印发《广东工业大学“教书育人奖”评选奖励办法(试行)》,发布表彰忠诚服务奖的决定,10位教学一线能手以及103位在校工作超过35年的教职工获学校“教书育人奖”和“忠诚服务奖”,他们中有的言传身教,是学生最喜爱的教师;有的引领学生勇攀高峰,感受科技的魅力;有的坚守教学一线,引导学生感悟知识的力量;有的几十年如一日,恪尽职守,真诚服务师生;有的忠诚教育事业,倾一生所学传道授业解惑,诠释着广工人的匠心。通过发挥优秀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引领全体教师向优秀教师典型学习,培根铸魂育新人,树立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良好精神风貌。
(三)坚持尊师教育,“三荣”厚植师道文化。分别在新教工入职、教师节、教师退休重要节点,举办全校“荣入、荣职、荣休”仪式,在全校强化尊师重教教育。学校每年为新入职教工举办入职仪式,通过入职宣誓、签署师德承诺书、职业规划和岗前培训等形式,使新教工快速进入教师角色,明晰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加强职业身份的认同与职业价值的理解;每年举办教师节庆祝活动,通过讲好优秀教师故事、表彰先进引领、慰问一线教师等活动引导教育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胸怀大志、心有大我、肩负大任、行有大德,践行崇高师德、涵养师者匠心、厚植教育情怀;每年举办荣休仪式,学校领导为荣休教师代表颁发荣休纪念牌,表达学校对退休教职工的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激励新一代广工人以荣休教师为榜样,接过“立德树人”接力棒,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践行教书育人职责,为广工大勇攀高峰奉献智慧。
二、工作成效
(一)突出立德铸魂评价,增强教师的荣誉感。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强化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全过程,使广大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自觉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印发“教书育人奖”评选奖励办法、优秀研究生导师评选办法、教学成果奖励办法、优秀教务员评选办法等,发布表彰忠诚服务奖、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学生工作优秀个人的决定等,选树表彰优秀教师典型,大力宣传广大教师阳光美丽、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改革创新的新形象,形成校内有典型、榜样在身边、人人可学可做的局面。
(二)突出育人成效评价,增强教师的获得感。躬耕教坛,固本强基。学校通过培育“五术”人才,使教师精于“道术”,心怀“国之大者”,做教育事业的筑梦人;精于“学术”,推动科技创新,做敢为人先的科研咖;精于“技术”,创造“万马奔腾”之势,做教学一线的全能手;精于“艺术”,教学相长,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精于“仁术”,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用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做传道授业解惑的先行者,全链条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敬业立学、崇德尚美、不忘初心、秉烛育人,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三)突出职业素养评价,增强教师的幸福感。使命担当,薪火相传。坚持构建“四石”:对新入职教师“基石”,进行新教工入职培训和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引领;对已入职青年教师“原石”,通过青年人才会议、菁英论坛、国情研学等活动,支持青年教师挑大梁、当主角;对教龄10年以上的中坚力量“坚石”,激发教学科研活力提升创新效能,敬业立学、崇德尚美;对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丰富教学科研经验的高端教师“磐石”,引导全体教师做精通专业知识的“经师”和涵养德行的“人师”。礼敬退休教师,传递教师正能量,弘扬尊师风尚,让教师的幸福感不断增强,让优良的师德师风得以发扬和传承,打造新时代高质量教师队伍,助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构建“三位一体”综合评价体系
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实施“3主体、3层面、3举措”的“三位一体”综合评价体系,为学院高质量发展赋能。
一、主要做法
(一)聚焦改革学校评价,在绩效贡献层面“破”功利教育观,“立”办学治校之基础。学院坚持类型教育特征,围绕“躺平”,解决干与不干的问题;围绕“分配”,解决干多干少的利益问题;围绕“激励”,解决鼓励攻坚克难的问题,积极探索建立完善分类多元、科学有效的二级部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出台《二级部门绩效考核方案》,分职能部门及教辅部门、二级学院两大类型考核,从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和贡献度两个维度对二级部门“精细画像”,评价结果直接与部门统筹绩效和人员奖励性绩效下拨、创新强校项目预算指标安排、年度考核优秀指标分配等挂钩,真正将资源投向目标任务完成好、特色亮点工作多的单位,从而充分调动各部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办学活力,以目标引导加大成果产出,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图1“3主体、3层面、3举措”的“三位一体”综合评价体系
图2二级部门绩效考核整体框架
(二)聚焦改革教师评价,在多元导向层面“破”单一评价观,“立”工匠之师之品格。以改革职称评审为切入口,构建教师分类考核评价机制,探索出一套“门槛分值促实绩、代表成果见水平、分类评价促发展”,富有时代特征、彰显高职特色、体现机电水平的教师职称评价改革实践模式。其中,学院通过合理设置门槛分值,将教师的职称评审业绩成果分为“教育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和“师德风范”三部分进行综合量化计分;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制度,教师申报不同系列职称时需提供体现个人专业技术水平的代表性成果;实行教师分类评价,分教学科研并重型、教学为主型、科研及社会服务为主型。引导教师聚焦教书育人主责主业,形成以教为责、以教为荣、以教为乐的生动局面。
图3 教师分类考核评价机制
(三)聚焦改革学生评价,在德技并修层面“破”社会之成见,“立”技能人才之口碑。遵循职业教育学生发展规律,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打造“最美大学生”育人评价体系。顶层设计制度,建立新体系,出台“二课成绩单”实施方案等制度,固化“二课”成绩列入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毕业前修满第二课堂学分。中层技术实体,打造新平台,依托自研平台“学谱”系统,对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进行记录管理,夯实“中层”技术实体,开展课程化建设,成为既有课堂内教学、又有课堂外活动的实践模式。底层海量数据,建立新模型,在“学谱”系统中建立模型,挖掘和积累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中的海量数据,开展跟踪评价,为学生开出“管理、行政、市场、技术”四个类型的“就业岗位星级评定报告”,凸显学生各方面特征,赋能学生成长。
图4 实施“三层”管理 对学生“五育”发展精准画像
二、工作成效
(一)在学校层面,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更加完善。完善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在国家“双高计划”项目建设中期绩效考核评价中获“优秀”等级;2023年,在全省高职院校“创新强校”工程考核中排名位居前列。
(二)在教师层面,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更加健全。健全的教师评价制度,推动教师回归育人初心,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3年内,先后培育教师获国家级、省级荣誉累计227人次,其中新增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技术能手3人;学院入选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并被教育部、财政部评为“优质省级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
(三)在学生层面,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更加多元。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覆盖率达到100%,在全国技能大赛中斩金夺银,获奖层次和数量居全国先进行列。3年来,共荣获共青团、学联省级优秀个人称号10人、优秀集体3个;省级“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个人)17项;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分别有2支、5支队伍获评国家级、省级重点团队;基层班团组织建设获省级奖励8项、国家级奖励2项;“挑战杯”系列竞赛获省级一等奖以上奖励6项;团省委“攀登计划”累计获得立项项目48个,立项金额达96.5万。
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
多元评价构建龙岗青年教师
专业发展支持体系
深圳市龙岗区以入职3-5年的青年教师为对象,实施多元评价,构建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监测评价体系,并将监测评价结果应用助力于区域教师评价改革、教师培训发展与教师个人发展。
一、主要做法
(一)搭建科学多元的专业成长模型。龙岗区青年教师发展支持体系包括胜任力、发展力、支持力等模块。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考察“教师教学国际调查项目”、课堂师生互动评估系统、加州教师表现性评价方案等成熟的教师评价工作的开展情况,组织教研员、校长、青年教师以教学实践和学生发展为核心出发点,多角度、多维度构建青年教师监测评价体系。首轮青年教师监测评价体系包括胜任素质、学科教师教学诊断、教学教法与教学理念、教师成长感受与外部支持四个模块。其中,学科教师教学诊断又分为360°多元教师教学评价、基于学生学习感受的学科教师教学效果评估、基于教师表现的课堂教学诊断评估三个小模块。第二轮测评时,将学科教师教学诊断调整为学科理解能力,涵盖《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中语文、数学、化学学科的教师发展及教师心理健康、评价素养等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紧密相关的内容,强调教师发展支持体系的专业性与科学性。
(二)构建条块分明的测评组织架构。龙岗区青年教师测评的实施由区教育局、第三方机构、学校合力推进。在组织实施方面,区教育局负责整体方案的制定、第三方机构选定、指标体系及其配套工具的研制和审定、对象选择、信息采集、测评进度安排、测评结果运用等工作;第三方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和操作手册,根据指标体系建立专业的工具量表和工具袋,将参测信息导入测评模型并分析测评结果;学校提供青年教师参测的环境,指导参测教师、参评学生、指导教师开展情境判断测验、表现性评价等工作。在测评方式方面,注重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实施监测评价,通过对实际教育教学情境的跟踪观察和分析诊断,了解掌握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学科、不同学段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突出问题和现实需求。在测评主体方面,强调多元主体评价,将与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的各类人群作为评价的主体,从不同视角来观察测评教师的专业发展状态。
(三)组建不同阶段的测评实施对象。龙岗区首轮青年教师发展支持体系构建,选择入职3-6周年的青年教师作为测评对象,从教师自评、学生评价、指导教师评价、青年教师教学视频专家评价等角度诊断青年教师自身的发展。龙岗区结合青年教师数量跨越式增长的情形,适时调整测评实施对象,既关注青年教师自身发展,又将目光聚焦于队伍整体发展的延续与对比。在2022年开展青年教师测评时,将对象调整为入职满5年的青年教师,并将测评时间从2022年延展至2025年,分四期纵向追踪研究青年教师整体发展。同时,从学科带头人、“三名”工作室主持人、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以上人员中遴选出优秀教师,将其作为青年教师发展的对比组,进行不同入职年限、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对比,横纵向分析影响青年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四)创建指导实践的结果运用机制。龙岗区青年教师发展支持体系的输出呈现为“一主体一报告”,即采用统计建模方法、应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NLP)实现自动化评分、教学案例评分及典型案例分析等多元的数据处理方法,形成区域、学校、个人三个层级的测评报告。测评报告包括测评模块分析结果、异常数据预警、测评结果对标分析等内容。龙岗区分析2份区域、70份学校测评报告,教研、行政、督导多向合作,共同构建辐射范围广、教科研培氛围浓、成长活力足的成长平台。如,区域制定“幸福家园学有优教”行动方案,提出构建梯级校长培养体系、“三全五级”教师培训体系等举措,创新青年教师发展路径。学校根据教师专业发展个人报告,精准定位,努力建设自主与规范、个性与合作、服务与激励等教师专业发展柔性机制。
二、工作成效
(一)形成了青年教师特色培养体系。一是创设“五阶考核达标认证”机制,取消时间周期和名额限制,青年教师通过各阶段的考核认证可直接晋级培养,优化青年教师培养整体方案。入职5年加入市区名师工作室的青年教师3252人,成长为骨干教师梯队系列的青年教师1322人。二是优化新教师培训体系,入职前实施“1+2”特色岗前培训,入职后实施以优势输出带动全能培养的项目。近3年,73个以学科工作室为核心的学科培训专家团队为3000多名新入职的青年教师提供培训。三是形成区域培训资源库,打通课程征集、认证、研发、发布的全工作链条,整合面授、直播、微课及慕课等课程资源,形成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库,累计开发2千多门面授课程,征集微课慕课作品2万多集。
(二)构建了青年教师胜任力监测机制。一是推动学校积极开展教师评价改革。聚英小学等单位的教师评价项目被确定为市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宝龙学校建构“完整育人”理解模型,将学校关于教师发展的规划与教师个人发展规划有机结合。龙岗区外国语学校通过玉兰学院培养体系,助力新教师形成教学“全技能”。二是形成分层监测实施反馈机制。区教科研培部门建立问题导向模式下的青年教师胜任力培养,考虑青年教师在学习力、情绪智力、问题解决与学生导向等维度上的差异,关注不同教龄、不同学制的教师胜任力培养需求,建立分类、分层、分岗体系。学校开发多样化校本培训,实施“优秀青年教师助推计划”,加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理念的测评。近3年问卷显示,家长对教师的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5%以上;教师整体的胜任素质逐年提升,青年教师在学习力和成就动机的胜任力表现较好,教师整体评价素养得分率达96.8%。
(三)丰富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路径。一是构建青年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通过青年教师与资深名师深度融合、各学科教师纵横互动、通识与学科两翼并重、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构建青年教师成长学习共同体,入职5年加入市、区名师工作室的青年教师达3252人,成长为骨干教师梯队系列的青年教师达1322人,涌现出90后区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龙岗区近3年荣获深圳市年度教师的均为优秀青年教师。二是拓展性综合素养提升工程取得成效。“教师评价监测类”2019年课题立项17个,24名教师获2022年市中小学青功赛一等奖,76名青年教师入选2023年区优秀年轻学校管理后备人才库。同时,与华东师大、北京师大合作开展优秀教师、卓越校园长培养工程,加快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步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