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事关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教育部决定从2024年起将每年的5月确定为“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质增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开展大量扎实工作,向着进一步全方位高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奋力前行。
“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
从世界范围来看,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广泛的“全球病”,正逐渐从成人、职业群体扩展延伸至青少年学生群体,日益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
面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有关部门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共同做好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篇大文章。
2023年4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专项计划”),鲜明提出“‘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理念。
“要想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就必须从多维度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西北师范大学校长王占仁说,“‘五育’并举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素养,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
啦啦操青春洋溢、霹雳舞活力四射。日前,在2024年首都大学生心理健康季启动仪式上,北京体育大学学生代表进行文艺、体育展示,尽展运动之美和青春活力。
今年,首都高校将集中开展朋辈心理技能大赛等10项市级示范活动。“我们将推动‘五育’融合促进心理健康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进一步提升育人质效,保障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李军锋说。
在山西太原,育英中学校利用“雨中人”绘画课程帮助学生探寻成长力量,引导学生体会风暴来袭时自己的情绪,体验“风雨会来也会走”“我自己身上拥有自我保护的力量”“我周围有许多可利用的支持资源”。
今年2月21日,教育部举行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再次强调“要注重将‘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从干预和诊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向‘防未病’转变,必须大力推进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美育浸润行动、劳动习惯养成计划、科学教育促进计划、青少年读书行动,进一步创新‘五育’促进心理健康的载体,健全长效机制。”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说。
科学专业助力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成熟,工作专业。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按科学办事、按规律行事是关键。
有的地方心理健康教育长期开展,却并未明显减少青少年群体的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厌学等情况。原因何在?
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指出,要以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成因机理综合研究为基础,以开展广泛的社会科普、正确认识心理健康为先,以全社会积极预防为主、以学校心理健康体系建设为辅,并建设心理疾病监测网络与治疗应急机制,进行综合治理。
2023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调查数据显示,青年为抑郁的高风险群体。作为校园心理健康工作的基础环节,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工作极端重要。
在福州大学,“生命守门员”培训项目帮助师生提高高危心理问题的识别预警能力,学校还通过每年一次新生心理普查、每学期一次学生心理摸排、每月一次特别关注排查等,将心理危机预防触角延伸到每位在读大学生。
从总体来看,当前学生心理健康测评仍存在标准不一、评估混乱等问题。对此,教育部多次明确,要健全监测体系,建立全国学生心理健康监测与预警一体化系统。
目前,教育部启动全国学生心理健康监测平台建设。该平台将运用符合中国青少年特点的心理健康测评工具,对全国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抽样监测,发挥监测、评估和干预等功能,对地方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正在研究试点开设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为学生接受专业心理服务提供新的方案。委员会秘书长乔志宏说:“希望能够在学校和医院之间建立一个专业的服务机构、心理健康服务中心,让超出学校服务能力但是在医院里得到服务又有限的这些孩子,能够有一个专业的服务机构来帮他们。”
多方协同护航心理健康
青少年心理健康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专业性特点的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
近年来,教育部和有关部门协同,凝聚多部门、多系统合力共同治理,推动家校医社携手守护心理健康。专项计划也在优化社会心理服务上布局,推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和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
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精心选拔57名心理骨干教师组成向阳花志愿者团队,已累计为未成年人、家长提供心理知识普及和信息交流服务2000余件次。“以校家社协同为路径,我们逐步探索建立心理志愿服务精准化、社区化、常态化的运行机制,助推心理志愿服务向纵深发展。”团队负责人说。
专业的心理健康工作队伍能够提供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然而,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仍需加强。
据统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仅数量不足,而且区域、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亟待提升。
针对人才队伍建设短板,专项计划专门就“建强心理人才队伍”作出部署,提出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配齐心理健康教师、畅通教师发展渠道。
一些地方积极行动,新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机制逐渐成型。
3个市级和4个区级名师工作室为全市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4292人为全市中小学生保驾护航……近年来,昆明破解人才短缺难题,形成以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核心,以辅导员、班主任和兼职教师为骨干,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的队伍体系。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随着各项工作扎实深入推进,将有更多举措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护航”,助力青少年阳光成长。(记者 高毅哲)
上一篇:用“心”守护孩子的美好童年
下一篇:合力筑牢学生心理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