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政策解读 > 福建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中小学学科德育精品项目遴选活动的通知

福建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中小学学科德育精品项目遴选活动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4-07-04 02:07:01作者:佚名来源: 福建省教育厅

  各市(县、区)教育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省属中小学:

  为深入贯彻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精神,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积极探索学科德育的实践路径,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经研究,决定组织开展2024年中小学学科德育精品项目遴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的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依据学科的特点和个体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深入挖掘各学科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和课程育人功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和文化素养为重点的学科德育实践路径,充分体现每门学科的育人功能和每位教师的育人责任,促进教师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师的育德能力,形成协同效应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

  二、活动内容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到各学科教育教学中,充分挖掘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要利用课程中语言文字、传统文化、历史地理常识等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数学、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要加强对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树立勇于创新、求真求实的思想品质。音乐、体育、美术、艺术等学科要加强对学生审美情趣、健康体魄、意志品质、人文素养和生活方式的培养。外语学科要加强对学生国际视野、国际理解和综合人文素养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劳动等学科要加强对学生生活技能、劳动习惯、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三、活动要求

  学科德育精品项目主要以微设计(教学片段)形式呈现,确有必要也可以整节课呈现,可围绕情境构建、过程引领、实践互动等某一方面进行教学设计,突出学科育人功能。学科德育精品项目材料须包含教学设计1份、微课视频1个(具体要求见附件1、2)。每个项目按“学校名称+学段学科名称+作品名称”命名项目文件夹,内含每个项目的教学设计、微课视频,并分别以“课程章节+作品名称+(教学设计/微课视频)”命名。

  精品项目必须是教师本人教学实践中所积累的典型教学成果,不得冒名顶替,严禁抄袭。省级及以上“优质课”“基础教育精品课”等活动获奖项目不再重复申报。

  四、活动对象

  本次活动旨在鼓励引导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参加对象为中小学思政课程以外的其他学科教师和教研员。

  五、其他事项

  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适当兼顾学科学段分布,严格推荐标准和程序,确保推荐的项目科学优质、可借鉴推广。福州、厦门、泉州各推荐不超过20个,平潭综合实验区推荐不超过3个,其他设区市各推荐不超过15个,省属中小学各推荐不超过2个。我厅将遴选择优公布2024年省级学科德育精品项目。

  请各设区市(含平潭)及省属中小学于8月15日前将推荐的教学设计(附件1)和汇总表(附件3)2种纸质材料一式一份加盖公章,同时将设区市汇总表、推荐的教学设计及微课视频电子版存入U盘(每个项目建一个文件夹,并以“学段学科+作者+单位”命名),一并报送至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17号电教大楼11层,张老师,电话:0591-87091907。逾期不予受理。

  

  附件:1.中小学学科德育精品项目申报参考体例

   2.中小学学科德育精品项目微课视频制作要求

   3.中小学学科德育精品项目推荐汇总表

  福建省教育厅办公室

  2024年6月25日


原文链接:http://jyt.fujian.gov.cn/xxgk/zywj/202407/t20240703_6478421.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