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区以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为重要抓手,全面实施依法治校,把依法治理融入、贯穿学校工作全人员全过程,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一、强化法治思维“见真章”,实现组织、机制、保障“三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建好法治队伍“底座”。成立区教育系统法治工作领导小组,选聘65名法律顾问,先后研提意见110余件次,出具合法性审查意见5件次,为依法治校、风险管控提供法律支持。在52所中小学设置法治副校长,协助开展法治教育、预防犯罪、依法治理等工作。二是机制供给到位,筑牢法治教育“底盘”。印发《南岸区建立健全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学校制度体系的实施意见(试行)》,推动辖区所有中小学(除新建校)完成章程修订及备案工作,基本形成区域学校“一章程一制度体系”工作格局。推动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规范管理提质增效,印发《南岸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批及管理工作实施方案》,《重庆市南岸区“三个下功夫”统筹推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规范治理》经验做法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三是服务保障到位,提升法治水平“底色”。在教育系统设置基层法治观测点3个,聘任法治观察员9名,配备校外培训行政执法专职工作人员5名,全面提升教育领域法治建设水平。深入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把法治教育列入中小学课程,推动法治教育课时、教材、师资保障到位,不断提高法治教育的系统化、科学化水平。
二、强化法治宣传“下真功”,实现创新、载体、质效“三同步”。一是坚持抓“小”与抓“大”同步用心,创新法治教育。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校园活动112场,邀请法治副校长开展“以案说法”专项活动170余次,开设党组织书记、名优教师法治讲堂,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编写出版《你应该懂点法—青少年法律知识读本》,开发为“宪”发声、“宪”在出发、“民法典伴我同行”特色课程,推动学生更好掌握法律常识、学习法律程序、树立法律意识。二是坚持“抓常”与“抓长”同步用力,丰富普法载体。依托社区创建教育示范区,推动八十四中学校、大兴场小学校与社区联动成立青少年普法工作室,深化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组织参加全国“宪法小卫士”知识竞赛、“小公民”校园法治故事漫画大赛,参赛率、优秀率均居全市第一。开展“学宪法·讲宪法”活动,长生桥中学校学生获全国赛初中组二等奖。三是坚持抓“宣”与抓“讲”同步用情,提升宣传质效。利用“书香南岸”微信公众号,发布《法治“种子”撒进校园 管家安全根植童心》《送法进校园推进依法治教》等普法推文36条,阅读量超10万+,有效增强了群众法治意识。利用“周俐莎法治教育工作室”录制青少年法治教育微课堂10余期,广泛开展“4·15”“12·4”等专题宣传,持续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力度。
三、强化法治能力“动真格”,实现力度、深度、精度“三提升”。一是紧盯依法治校“大事要事”,提升抓重点的力度。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珊瑚实验小学校、龙门浩职业中学校获评“首批重庆市新时代依法治校示范校”。推进党组织领导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工委会、办公会、校委会、教代会等议事制度,认真落实“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持续提升依法治校水平。推动教职员工全员学法,要求每名教师每年接受不少于5课时的法治教育培训,提升教师依法执教的水平。二是紧盯监督管理“急事难事”,提升解难点的深度。推动科技、文旅等部门优化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审批管理,累计检查校外培训机构479家次,下达整改通知书59份,列入黑名单7家。建立“爆雷”“冒烟”机构风险分级分类处置机制,通过部门协调、行业互助、引导诉讼等方式开展矛盾化解,累计处理群众投诉811件,引导非学科校外培训机构承担贝尔机器人、动因体育、励志跆拳道等关停机构公益消课1300余万元。三是紧盯特殊群体“薄弱环节”,提升通堵点的精度。广泛开展教师大家访活动,探索建立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有不良行为的学生、面临心理困境的学生等特殊群体“一人一档一专班”机制,分级分类实施帮扶,在探访中同步开展法治宣传和安全教育,建立“一对一”帮扶制度,让法治教育从校园延伸到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