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法纪通报 > 河南省教育厅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发布《河南省重点产业对应职业教育紧缺专业设置指导目录》的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发布《河南省重点产业对应职业教育紧缺专业设置指导目录》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4-07-30 20:27:27作者:佚名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教育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高等职业学校,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持续推动职业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优化匹配,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河南省现代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实施意见》要求,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结合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期人才需求现状,针对全省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28个重点产业链的500家重点企业,开展了重点发展企业紧缺岗位和人才需求调研,联合编制了《河南省重点产业对应职业教育紧缺专业设置指导目录》(附件1,以下简称“《目录》”),汇总了《2024年河南省职业教育布点多、规模大专业清单》(附件2,以下简称“《专业清单》”)和《河南省重点产业链紧缺岗位参考清单》(附件3,以下简称“《紧缺岗位参考清单》”),现予以发布,并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对接产业需求,强化支撑引领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职业院校要紧紧围绕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需要,以及省委、省政府确定的“7+28+N”重点产业链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及时在专业布局、课程设置等方面做出快速、准确的调整,优先布局面向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现代服务业和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传承传统技艺的专业;要增强服务产业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主动联系行业企业,深入一线调研,挖掘行业企业需求,结合学校专业优势特色,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二、重视专业质量,增强适应性和匹配度

  专业调整质量为先,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追热点”“赶潮流”,在符合校情的情况下,鼓励各校开设目录中的紧缺专业,也要避免盲目上马、一哄而上;要果断“关、停、并、转”处于产业发展衰退期、技术上没有升级换代可能性或者进口、出口两头不畅的专业,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对已开设《专业清单》中专业的职业学校,要根据2024年相关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就业对口率、专业报考率、计划完成率、社会满意度等指标,科学论证2025年专业招生规模,并进一步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推动专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拟于2025年增设《专业清单》中专业的职业学校,要认真对照专业开设条件,结合自身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及区域产业发展、人才市场需求等情况,对相关专业开设的必要性、迫切性、可行性进行再分析、再论证,确需新设的,要形成详实的论证报告,在2025年新增专业备案工作中一并提交。

  三、突出优势特色,做到持续改进

  制定和发布《目录》和两个《清单》,是落实省委、省政府“三个调整优化”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指导职业学校优化专业布局的重要参考。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参照《目录》要求,出台本地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指导目录,有条件的地方可下沉指导至学校。各职业学校要成立由教科研人员、一线教师、相关行业产业专家、合作企业代表和学生(毕业生)代表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对所开设专业进行评估监督;要主动适应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升级需求,加强专业优化升级, 以产业为纽带实现专业集群化发展,推动专业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努力在各自主要服务的行业产业领域形成特色专业、打造职教品牌。

  各学校要结合自身办学实际及区域发展需求,科学合理、自主论证谋划2025年专业设置工作。全省2025年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具体要求及工作程序将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另行通知。

  

  附件:1.河南省重点产业对应职业教育紧缺专业设置指导目录

  2.2024年河南省职业教育布点多、规模大专业清单

  3.河南省重点产业链紧缺岗位参考清单

  河 南 省 教 育 厅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4年7月23日

  


原文链接:http://jyt.henan.gov.cn/2024/07-26/302719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