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高校学生食堂是高校后勤服务保障的重要基础,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切身利益,是必须做好的重要工作。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改革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关于落实主体责任强化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等有关校园食品安全的一系列文件,其中均对加强学校食堂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教育部、市委市政府和各高校高度重视学生食堂工作,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全面加强监督管理,学生食堂伙食质量和服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广大师生对高校后勤服务保障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学生食堂在日常管理、规范建设、资金投入、安全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影响到广大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须进一步健全完善加强学生食堂管理的政策制度,建立保障学生食堂稳定运行的长效机制,更好地服务学生健康成长,确保高校学生食堂的可持续发展。
《办法》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高校学生食堂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各高校做好学生食堂管理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有利于提升高校后勤服务保障和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广大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制定的政策依据是什么?
《办法》依据《食品安全法》、《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令第45号)、《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18年第12号)、《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食堂工作的意见》(教发〔2011〕7号)、《餐饮服务食品采购索证索票管理规定》(国食药监食〔2011〕178号)、《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高等学校食堂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发〔2002〕34号)、《普通高等学校食堂安全工作指南》(教发司〔2017〕2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三、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是什么?
《办法》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全程监管、务实管用、标本兼治,注重总结提炼各高校长期形成的经验做法和实践探索,提出了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建设,也提出了解决突出问题的方法措施,共包括:高校学生食堂组织管理、食堂管理基本要求、食堂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食堂从业人员管理、保障措施、宣传教育、监督与检查等9章60条。主要内容既有上位法原则规定的细化完善,也有本地化的制度创新进行了规范性层面的固化。
一是职责明确。高校后勤服务保障是一个综合系统,特别是学生食堂的日常管理,涉及到学校主体责任和部门管理责任,涉及到高校内部多个部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责任空置,都可能引发风险和问题,必须加强协调联动,形成高效的管理合力。《办法》规定了高校应建立由学校分管领导牵头,学校后勤管理、学生工作、基建、财务、审计、保卫、组织人事、国有资产管理、宣传、团委、校医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学生、教职工代表参加的学生食堂管理委员会,统筹学生食堂监督管理。
二是强化制度建设。《办法》规定了高校要针对学生食堂管理的各个关键环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主要包括:食品安全、原材料采购与储存、食品加工制作与销售、设施设备清洁消毒与维修保养校验、食品存放与留样、从业人员健康、加工经营场所环境卫生、食堂安全保卫、财务、临时停电停水停气与公共疫情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投诉受理、日常检查等基本管理制度体系,全面加强学生食堂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三是可操作性强。《办法》分别对高校新建学生食堂规划、选址及建设、学生食堂的流程布局、食堂食品原材料采购、引入社会力量承包或者委托经营学生食堂、食堂食品安全管理、食堂投入责任和优惠政策落实、食堂从业人员管理、宣传教育以及监督与检查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解决了学生食堂日常管理“该干什么、怎么干”和“该怎么管、管什么”的问题。
四、下一步如何抓好《办法》的贯彻落实?
《办法》印发后,关键是要抓好贯彻落实,让各项规定和措施落实、执行到位。一是加强宣传引导。把《办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作为高校后勤管理的重要工作来抓,督促高校严格按照《办法》的相关要求,加强对学生食堂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引导各级后勤管理干部和后勤员工充分认清印发实施《办法》的意义,严格按照《办法》开展工作,推动形成按照《办法》履职、施管的良好局面,不断提高学校后勤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后勤服务保障水平。二是各高校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具体措施,明确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加强沟通协调,抓好贯彻落实。三是强化督导检查。市教委将会同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部门,定期深入高校学生食堂,督促指导学校准确把握《办法》的具体要求,落实到学生食堂日常管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