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教育舆情 > 市教委主任王平做客“民生访谈”回应教育热点

市教委主任王平做客“民生访谈”回应教育热点

发布时间:2021-05-11 07:35:35作者:来源:

  5月10日上午,市教委主任王平做客2021上海“民生访谈”访谈节目,不仅在“新政抢先知”环节中介绍了幼有善育的新举措,还在访谈中就一系列教育热点问题作出回应。

  

  幼有善育 两年新增350所托幼一体幼儿园

  婴幼儿是“最柔软的人群”,“幼有善育”事关千家万户和城市未来。市教委将联合相关部门为本市婴幼儿和家长们送上四份“礼包”:

  第一,我们全力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鼓励幼儿园开办托班,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托育机构。今年,我们争取新增150所托幼一体幼儿园,明年在今年的基础上再增加200所。同时,今明两年,我们还将新增托额近10000个,让更多宝宝享受优质托育服务。

  第二,我们要探索打造科学育儿指导“15分钟生活圈”。十四五期间将集聚各类资源开设数量更多、布局更合理、服务更专业的科学育儿指导站。让新手爸妈们在身边15分钟生活圈就能找到一个科学育儿指导站,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科学的育儿指导服务。

  第三,我们继续扩大科学育儿指导的受益面。力争每年为有需求的家庭提供不少于10次公益免费的精准科学育儿指导服务,“手把手”破解新手爸妈们的各种育儿困惑。

  第四,我们鼓励、指导并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创建优质园。市区两级教育部门将加大对幼儿园办园的指导和质量监控,开展常态化、过程性的办园质量评价,争取未来1-2年实现约70%的幼儿园达到一级以上水平,为适龄儿童提供更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幼有善育”深刻影响着孩子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事关每个家庭的幸福和谐,事关城市的温度和发展,我们一定尽最大努力让孩子们有更快乐阳光的童年,让家长们有更多获得感。

  

  学龄前儿童善育民心工程

  主持人:教育是民生之基,关系千家万户。我们听说上海教育系统共有今年三项工程列入全市民心工程,能否请王主任给我们介绍一下?

  王平: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民生事业发展提出了解决“老、小、旧、远”问题的工作要求,我们就先从其中的“小”字说起。

  我们一直把0-6岁的孩子比作社会“最柔软的群体”,这一时期的孩子处于人生的奠基阶段,比如,孩子的基本运动能力、大小肌肉群和感觉统合的发育,对外界的好奇心、对世界的认知、社会情绪的发展等身体素质、重要习惯、情绪情感等,都是在这个时期打下重要基础并逐渐形成的。

  我们把学龄前儿童善育工程是列为教育三大民心工程之首,“幼有善育”关系广大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美好未来,至关重要,这些年我们一直花大力气持续推进相关工作。

  我们致力于为0-3岁的孩子提供优质托育服务,目前上海已基本形成托幼一体为主体、普惠资源为主导的托育资源供给。2018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构建托育服务体系,现有提供托育服务的各类机构917个,其中托幼一体幼儿园571所;社会力量举办的托育机构300所,托儿所、早教中心等46所,共计提供3.4万个托额。下一步,我们将全力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鼓励幼儿园开办托班,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托育机构。今年,我们争取新增150所托幼一体幼儿园,明年在今年的基础上再增加200所。同时,今明两年,我们新增的托额将达到10000个,让更多宝宝享受优质托育服务。

  为了让更多托育资源普惠于民,2019年起,上海市教委连续两年牵头落实“新增50个普惠性托育点”市政府实事项目,实际共建成109个点,具体点位家长们可以登录“中国上海”、“上海教育”门户网站进行查询。

  

  主持人:刚才那些都是针对0-3岁孩子的?对于3-6岁的孩子,我们有些什么考虑?

  王平:是的。刚才讲的是针对0-3岁的孩子,针对3-6岁孩子,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学前教育。上海已建成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基本格局。全市现有幼儿园1678所,在园幼儿57.15万,其中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70%,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幼儿占在园幼儿总人数86%,适龄幼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9%,各项关键指标均提前全国15年达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国家确定的目标值。下一步,我们将鼓励、指导并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创建优质园,争取未来1-2年实现约70%幼儿园达到一级以上水平,为适龄儿童提供更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主持人:我们知道,低龄孩子还是非常需要家庭养育和家人陪伴的,这个方面教育部门有什么考虑?

  王平:要实现0-6岁孩子“幼有善育”,加强科学育儿指导非常重要。也就是说,我们要辅导好家长。我们将进一步丰富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的活动形式,采取“进楼宇、进园区、进场馆、进社区、进家庭”的方式,打通家长获取育儿指导资源的“最后一公里”。扩大科学育儿指导的覆盖面、知晓度、感受度,让更多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的方法,缓解育儿的焦虑,更好地将民心工程落地落实。

  

  校内课后服务民心工程

  主持人:王主任刚才介绍的是学龄前儿童善育的民心工程,其他的民心工程您能否也给大家介绍下?

  王平: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也是我们的“民心工程”,同时也是今年的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市各小学高度重视。各个区也非常重视。我们特别强调:要突出学校在课后服务中的主渠道作用,推动“两个转向”:一是促进学生从“确有需求”转向“愿留尽留”,尽力扩大覆盖面。目前参与校内课后服务的学生总数达到了67.6万人,比2020年增幅约80%。二是从“时间长量”转向“内涵质量”,希望把校内课后服务打造成加强学生作业管理、拓展学生素质的平台,具体来说:放学(一般是下午3:30)后到下午4:30时间段的主要内容是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然后再开展阅读、游戏、艺术科普等素质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长。同时,对于下午4:30仍不能接回家的学生,我们则是把晚托服务延长到6点左右。

  下一步,我们将开展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效果的随机调查,力争将这项工程做得更加细致、更有温情、更广覆盖,更好地解决广大家长在孩子放学后的看护需求。

  

  家门口的好学校

  主持人:现在正是幼升小、小升初的报名季,每年这时候,一些家长都比较焦虑,要为孩子上一所好学校牵肠挂肚。上海如何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让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王平: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上一所好学校,这种心情我们非常理解。这些年,教育部门也一直在努力,“十三五”期间我们在全国率先整体达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基础上,特别强调优质均衡发展,努力办好家门口的学校。我们完成了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设备配置、信息化建设、教师配置与收入标准、生均经费等五项标准建设任务,学校办学条件、师资配置明显提升,每所小学都有高级教师,每所初中高级教师不低于5%。我们完成了第一轮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通过优质的中心城区资源牵手和带动郊区学校,使大居配套等学校的办学质量有了比较显著的提升。我们还大力实施了公办初中强校工程,通过名校长名师带动、优质资源辐射等方式,有效提升128所公办初中的办学水平。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的工作重点是:以更大力气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我们将根据经济、人口发展的需要,优化优质教育资源的布局,让学生“学有优教”。特别是积极推进现有233个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走向紧密型,让优质课堂共享起来,让优质师资流动起来。持续推进公办初中强校工程,整体提升办学水平。加大力度推进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实施新一轮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让更多优质资源,直接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为了促进均衡,我们还要加强校长教师的校际流动,优化中小学教师配置。今年初,我们在编办、人社等部门的支持下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

  我们相信,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市民会体验到家门口的学校越来越好,也会越来越愿意选择家门口的学校。

  

  五个新城教育资源配置

  主持人: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个新城建设大家也非常关心。请问上海对于五个新城的教育资源配置,尤其是优质高中和义务教育方面,如何不断扩大优质教育供给?

  王平:“五个新城”建设是上海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对教育来说,我们将根据新城定位和人口变化趋势,前瞻性规划配置教育资源,不断扩大优质教育供给。

  在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我们将支持各新城所在区率先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鼓励加快以学区化和集团化办学为主推进优质资源均衡布局配置。

  在增加优质高中资源供给方面,一是要加强区内已有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内涵建设及辐射引领作用,推动嘉定一中、青浦高级中学、松江二中、奉贤中学等新城所在区内的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以及交大附中嘉定分校、复旦附中青浦分校、格致中学奉贤校区、上海中学东校等学校的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区域教育发展生态;二是要加强统筹优质高中资源,比如要在松江新城积极推进上外附中松江云间学校建设,在南汇新城筹办华二临港分校,在青浦新城建设一所引领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未来学校。

  除中小学以外,我们还将加强资源布局,确保每个新城至少拥有1所高职以上高等教育机构(校区);支持推进新城高校基本建设,支持新城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产业联动发展。总的来说,要让优质教育赋能五个新城建设。

  

  教育数字化转型

  主持人:王主任刚才提到,要在青浦新城新建一所数字化转型的未来学校。当前,上海正在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工作,在基础教育领域,关于数字化应用,市教委有何考虑?

  王平:当前,全市各行各业都在积极落实城市数字化转型工作,作为重要民生领域的教育也不例外。

  我们紧紧围绕提高教育教学任务这一核心,第一时间启动基础教育教学数字化应用场景的研究工作,场景包括“课堂教学融合交互”和“课后服务个性化定制”,目的是通过教育数字化赋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实现更高层次的优质均衡,为孩子提供更均衡、更精准、更充分、更公益的教育资源。

  具体来说,“课堂教学融合交互”是指一批线上教师与一批线下教师通过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融合应用来实施课堂教学,促进师生、生生有效互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课后服务个性化定制”是指通过数字化的供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课外得到学校老师及人工智能所提供的个性化数字化指导,从而可获得针对自己学习问题的有效辅导机会。

  其实,不只是中小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场景贯穿于各个教育领域,聚焦师生家长关注的教、学、管、考、评、家校互动等十类教育场景。比如在幼儿园,积极运用智能化设备完成幼儿园每日晨检、健康观察、体质监测、用眼控制、活动学习等方面的工作。在职业学校,我们将建设基于职场环境的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让学生更快掌握技能。

  

  体育锻炼

  主持人:我们观察到,一些家长并不像重视文化课成绩那样重视体育锻炼,这些问题如何破解?

  王平:我们都要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其重要。在运动中,孩子们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掌握项目技能,培养不怕挫折、勇于进取、坚忍不拔的精神,同时很多体育项目都是集体项目,比如足球、篮球等,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团队精神,而这些都是孩子们今后成长成人必备的优良品质。强健的身体和优良的品质远远比分数来得重要,可以受用一辈子。体育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这些年,我们积极推进“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高中体育专项化”改革,努力破解孩子们“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困扰。我们希望引导孩子感受运动的快乐,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并掌握一到两个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体育项目,这些是获益终身的。

  

  教师队伍建设

  主持人:这些年,各区都加大了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招聘力度,大量新教师的到来,如何确保队伍质量?

  王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面对大量新教师进入教师队伍,我们坚持“严”“爱”结合,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与能力,确保教师队伍质量。

  一是严格执行教师准入制度,遴选真正热爱教育事业,特别是要富有爱心的专业人才进入教师队伍。二是坚持推进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让新入职教师走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三是坚持研训一体,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开展教师规定课时的能力培训。四是满腔热情关爱新教师,营造安心从教的良好氛围。我们为新教师搭建更多的专业发展平台,我们有“双名”培养工程,青年教师可以参与其中“种子计划”的培养;在职业发展通道方面,中小学教师和高校教师一样可以参评正高级职称;我们还积极开展特级教师、“四有”教师(教书育人楷模)等评选表彰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在待遇方面,本市已建立了教师工资稳步增长的机制,今后还将继续大力提高教师收入;我们还鼓励各区通过公租房、人才公寓等多方式改善青年教师的住房,多措并举,营造更加优越的从教环境,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最终造福我们的孩子。

  

  学生党史学习教育

  主持人:今年是建党百年,教育系统如何针对学生特点,抓好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王平:学生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学生们来说,党史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抓好党史学习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上海是党的诞生地,红色资源非常丰富,上海的学生可以说是红色文化的原住民,我们在这样的“热土”开展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对他们有着天然吸引力和强大的感召力。

  教育系统开展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注重四个“融入”:一是融入课堂教学;二是融入主题教育活动;三是融入社会实践;四是融入数字化转型。

  

  作业管理

  主持人:谈到学生,作业是绕不开的话题。教育部今年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强化学生作业管理,严格按照规定控制作业总量,确保难度水平符合学生实际,不得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上海是如何将作业管理落到实处的?

  王平:市教委长期关注作业问题,前两年就发布了《上海市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措施》,高中阶段学校参照执行。同时,我们面向教师和家长分别推出《上海市中小学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孩子做作业、家长做什么》等配套指导资料。

  加强作业管理,一定要重视机制建设、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确保监督到位、形成家校合力。我们明确提出,要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切实避免机械、无效训练,严禁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从我自身从教体会而言,有三句话各位家长可以试一试:先做作业再玩、先复习再做作业、先预习再听课。我认为,如果孩子养成了这些好习惯,学习效率一定会大大提升,学习成绩也不会差,这远远要比多做一两套题来得重要和管用。当然,我们也希望请家长一起帮助配合,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情况,特别是培训机构。

  

  校外培训机构治理

  主持人:现在,不少家长会帮孩子报培训班,而各地培训机构“跑路”的事情时有发生,上海如何进一步加强治理?您对家长们有什么提醒?

  王平:近年来培训市场快速生长,国家与本市已经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其中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文化学科培训是管理的重点。教育部2021年工作要点中明确要求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上个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中提到,坚决防止校外培训机构给中小学生留作业。

  最近,北京、重庆等多个城市不断加大培训机构整治力度,处罚多个违规机构。上海坚决贯彻国家和教育部规定及有关部署,从严培训机构管理,加强督促检查。线下培训机构在开业前必须取得办学许可证、线上的必须进行备案,每次收费对应的培训不得超过3个月,上课老师要有教师资格证,不允许在职中小学教师参与培训,培训的内容不能超前超标,时间安排上,线下的不能晚于晚上8:30、线上的不能晚于9:00,不得组织开展文化学科类的竞赛。请家长们在选择机构、报名缴费、参加培训等各个环节,关注这些要求,监督好机构、保护好自己。

  

  学生营养午餐

  主持人:孩子在学校的午餐吃得怎么样一直是家长关心的问题,但有些孩子反映,学校的午餐不好吃。您怎么看?

  王平:我认为,我们的孩子正处于长身体的重要阶段,吃好午餐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用爱心关爱学生,要从爱他们的胃开始。

  一方面,学生餐饮安全是我们坚守的底线,要确保让孩子们吃得安心,让家长们放心。我们联合市市场监管局共同推动“放心学校食堂”建设,打造“明厨亮灶”。

  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喜欢吃,我们希望各学校一定要在美味可口上动脑筋、花力气。从原材料供应入手,不断丰富优化菜单,不断提高加工制作工艺,提升供餐品质,丰富就餐选择。

  接下来,我们要把加强学生营养午餐作为工作重点加以推进,真正让我们的孩子吃到一顿安全、美味、营养的午餐,努力打造“舌尖上的学校”。

  我希望,“舌尖上的学校”能让孩子们多一个爱上学习、爱上学校的理由。孩子们在学校认真辛苦学习一天,让一顿美味的午餐给他们补充满满的能量、带来美好的心情。

  

  职业教育

  主持人:世界技能大赛明年将在上海举办,这会给上海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什么?

  王平:世界技能大赛素有“技能界的奥林匹克”之称。在第44届、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上海职业院校学生获得四金两优胜的优异成绩。即将在上海举办的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对上海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我们将积极发挥世界技能大赛选手培训基地的平台作用,推动职业教育在技术转化、标准研制、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更新升级。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刚刚结束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重要指示。

  近年来,上海已建立起“中—高—本—硕”纵向贯通的职业教育学历体系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体验”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际上,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发展前景都是很好的,据统计,上海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近几年连续保持在98%以上,现在不是企业挑学生,而是我们的学生可以选择好几家企业就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老年教育

  主持人:我在电视上看到过“金色学堂”频道,这是面向老年教育的吗?上海是一个深度老龄化的城市,教育部门如何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

  王平:“金色学堂”开播以来,深受老年朋友们的欢迎,极大丰富了老年人学习课程。例如,《智能手机训练营》等节目,有助于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花样时尚教室》《老年钢琴课堂》等节目,能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学到心仪技能和知识。

  上海是一座深度老龄化的城市,为满足老年人多样的学习需求,市教委非常重视老年教育工作。目前,全市有4所市级老年大学、44所分校和系统校,18所区级老年大学,220多所街(镇)老年学校、5500多个居村委学习点。我们还通过数字化平台,为老年人提供终身教育资源配送。

  

  教育评价

  主持人:在今天的节目中,王主任多次提到了育人。教育评价的指挥棒如果不改,育人目标也很难实现。王主任,在您眼中,什么是好的教育?我们到底要怎么评价教育、评价学生?

  王平: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育人导向。现在大家都在热烈讨论教育,一方面说明,全社会对于教育的关注度很高,体现了社会方方面面对教育的重视,这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动力;另一方面,这也给我们每个人提出了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到底什么是好的教育?到底要用什么样的“尺子”来量我们的学生?

  202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上海市委、市政府也印发了本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实施方案,围绕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五类主体,坚持破立结合,细化形成五方面24条措施。

  这些文件的核心就是要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好学校、好教师、好学生。我们的社会,包括家长要努力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其中,重中之重就是怎么正确评价我们的孩子。

  每个孩子、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而鲜活的个体,可塑性非常强。我们不应该仅仅只关注到他们的考试分数和成绩,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有时候他们甚至比我们成年人更勇敢、更能创新、更有想象力,这就更需要我们的教育加强引导、激发潜能,让每个学生能在不懈努力中绽放人生的光芒。

  比如,去年12月,格致中学05后少年盛晓涵“教科书式”救人的事迹火爆全网,他说:“不能看着生命在我眼前消逝”,这种无畏和勇敢,或许并不是每个高中生都有的。再比如,金山区朱泾第二小学的麻文博同学,虽然只有9岁,但是他临危不乱,面对火情沉着冷静求助,全楼居民得以安全疏散。这些孩子们都让我非常感动,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满满的正能量,他们表现出的善良、勇敢和智慧远比分数来得耀眼。我相信,这样的孩子,未来一定可期!一定会让家长更欣慰。

  我们正在推进的教育评价改革,就是要让每个孩子都更健康地成长、更全面地发展,这既是新时代一个好学生的标准,更是我们追求的育人目标。我想,如果一座城市能有更多像晓涵、文博这样富有爱心、孝心的孩子,这座城市就会越来越有温度;如果一个国家能有更多像晓涵、文博这样为别人着想、勇于付出而且懂得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造福他人的孩子,国家的未来也会越来越有希望。所以,我们应该对孩子的品行更多关注,对孩子的兴趣更多呵护,对孩子的心情更多关爱,教会他们孝敬父母、友善待人,教会他们热爱生活、开朗阳光,教会他们胸怀宽广、志向远大,只有他们懂得爱,才会去爱身边的人,爱我们的国家,爱这个世界,爱他们自己的人生。这才是真正“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实现属于他自己的精彩人生。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