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石柱县深化体教融合改革,助力校园体育健康发展,着力打造山区足球特色学校名片。全县创建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16所,先后获市级以上冠亚军28个。三河小学女子足球队近年来8人入选全国校园足球最佳阵容,4人入选校园足球国家队,22人获评国家一级运动员,2023年夺得第二届追风联赛全国总冠军。
一、多措并举,构建校园足球体系。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体教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体教融合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校园足球工作考核办法》,建立由县教委、县体育运动中心牵头,各部门联合协同的县级校园足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二是动态评定学校。整合县内外专业资源成立足球特色学校等级认定机构,采取“每年一评估、三年一认定”的方式,对学校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质量、活动成效等进行动态测评,实行“甲乙丙”三档评级,激励足球特色学校晋档升级。三是统筹足球师资。为解决体育师资不足、能力有限问题,依托足球协会、俱乐部等主体打造复合型体育教师、教练员培养体系,聘请退役运动员和高水平运动员50余人到中小学开展校园足球训练工作,同时分层分段开展校园足球骨干师资、体育教师、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累计培训本土足球教师200余人。
二、三管齐下,营造校园足球氛围。一是校园足球办学集团化。以集团化办学为抓手,打造县域内以南宾小学、师范附小、第四小学为领头学校的三大足球特色教育集团,组建覆盖全县的城乡教育共同体13个。二是校园足球研训一体化。系统开设足球知识、基础技能普及教学课程,制定《石柱县校园足球实施课程及考核标准》,编撰《快乐足球》等4部校本教材。开展体育大课间、足球嘉年华等课外活动,每年举办“足球文化节”。全县中小学足球课开课率达80%,足球普及率达90%,累计培育足球等体育特长生783人。三是校园足球活动赛制化。实行校内班级、校级、校际“三级”足球联赛制,构建从幼儿园到高中的足球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定期开展校际足球交流、夏令营,与体育俱乐部在体育赛事举办、体育资源共享、足球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选拔推荐优秀队员参加“哥德杯”国际交流比赛、全国追风联赛、全国足球夏令营等赛事活动。
三、校园足球,呵护留守儿童成长。一是学校管理模式注入“足球”。建立培养文化知识、行为习惯、个性特长和常态训练为一体的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模式,科学设置针对寄宿制留守儿童的作业辅导与足球训练相结合的“放学后”课程,为山区留守儿童填满课后“空档期”。二是组建团队关爱嵌入“足球”。值周教师作为“寄宿家长”,与学科教师、心理健康教师、足球教练等组成学生管理团队,用校园足球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弥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位。三是丰富课后服务突出“足球”。吸纳社会力量参与课后服务,邀请非遗传承人、足球专业教练到校针对性开设“1+N”留守儿童走读选修课程,“1”即足球训练,“N”即N项自选特长,让校内课后延时服务形成关爱留守儿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