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其中,针对职业教育提出要“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职普融通就是促进职普教育双向赋能,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多样化路径选择。
近年来,亳州市积极推进办学模式、育人方式改革,通过“四坚持”“四聚力”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办学水平,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有力有效服务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聚力强化根本保障
完善领导机制,压实职教改革的主体责任。亳州市充分发挥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重要作用,建立市领导联系中职学校和技工院校制度,市委、市政府每位负责同志联系1所中职学校或1所技工院校,实现市领导联系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全覆盖。亳州市和蒙城县相继被省政府评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市(县)。
加强思政教育,擦亮铸魂育人的职教底色。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引导职教学子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大国工匠精神。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全员参与的大思政建设机制;安徽中药科技学校“中药鉴定技术”课程入选教育部思政示范课程;亳州幼儿师范学校思政教师团队代表安徽参加全国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能力比赛(中职组)并荣获一等奖,系安徽省参加此项赛事取得的历史最好成绩。
坚持完善设施不松劲,聚力改善办学条件
持续加大财政投入,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十四五”以来,亳州市共投资40多亿元,持续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其中,市级财政投资10.5亿元、划地601亩建设亳州学院中医药学院;投资2.5亿元支持亳州职业技术学院改善办学条件,该院获批安徽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安徽省首批“双高计划”学校建设单位;投资13亿元、划地575亩建设亳州市职教园区。涡阳县投资10亿元、划地1017亩建设涡阳县职教园区;利辛县投资6.1亿元、划地302亩建成投用利辛机电科技学校新校区。
推进达标创建工作,提升职业学校办学内涵。今年7月,省教育厅公示安徽省第四批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结果,亳州市推荐的安徽亳州新能源学校、亳州工业学校和涡阳科技学校通过A类办学水平评估,亳州市崛起职业技术学校和蒙城庄子体育艺术学校通过B类办学水平评估。至此,亳州市11所中职学校全部通过达标建设,其中,A类学校6所,B类学校5所,实现了每个县区都有1所A类优质中职学校的创建目标。
坚持队伍建设不断档,聚力筑牢育人基础
补充专业教师,打造高素质队伍。近三年来,亳州市通过招聘和引进,为职业院校补充教师750人,着力培育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成立亳州市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全市共认定“双师型”教师1242人、技能大师11人,评选“最美职教人”60人,发挥激励作用,发挥名师效应。
加强专业建设,打造高水平专业群。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中药学和计算机应用技术2个专业群入选省级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名单,中药学专业稳居全国同类院校第一。亳州幼儿师范学校、安徽中药科技学校等6所中职学校的幼儿保育、中药、护理等9个专业获批全省第一批中职优质专业;汽车制造与检测等6个专业群获批全省第一批中职高水平专业群。2023年,全市中职学校共有452名师生荣获国家级和省级技能大赛奖项212个。
坚持融合发展不懈怠,聚力提升服务水平
加强合作办学,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亳州市教育局与江苏省连云港市教育局签订职业教育共建协议,组建长三角职业教育集团,共建区域职业教育协作试验示范区,并与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局共建双城产教融合技能人才培养联盟,积极推动亳州职业教育融入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亳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安徽中医药大学合作,共建安徽中医药大学亳州高等研究院、华佗中医药研究院、安徽省现代中药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依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的意见》等精神,利辛徽牛商学院于2024年5月在安徽亳州新能源学校挂牌成立,致力培养更多肉牛产业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切实服务安徽省绿色食品肉牛产业发展。
深化校企合作,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出台《亳州市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若干意见》,认定“市级院校实训基地”20个,分别授予金、银、铜牌。组建亳州市职教联盟,成立亳州市校企合作服务中心,组织全市职业院校对接138家本地企业,建设69个校企合作实训基地。近年来,全市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其中,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留皖率稳定在80%以上、留亳率稳定在50%左右。
亳州市将持续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和专业设置,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积极推进职教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加快现代化美好亳州建设贡献职教力量。(闫龙春 特约通讯员:张秀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