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由外交部、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贵阳开幕。今年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围绕“深化教育合作、促进人文交流、携手共创未来”主题,本届交流周共举办各类活动约70场,加强了人文交流,深化了教育合作,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发挥了促进作用。
“千校携手”助力人才培养
“我们相识整整10年了!”在本届交流周“中国-东盟千校携手大会”现场,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副校长唐现文紧紧握住了印尼任抹国立理工学院副院长阿贡·瓦约诺的手。
“2014年8月,在第七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上,两校代表第一次进行了深入交流。”唐现文回忆,那届交流周后,双方签署了合作协议,决定以畜牧兽医(动物科学)专业为试点,以全英文授课方式开展交换学习。
“10年来,双方合作水平不断提高,合作影响力不断增强,培养了一批能够适应两国发展需求的学生。”阿贡·瓦约诺说,希望能共同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
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中国与东盟双向留学人数超过17.5万人。通过积极实施“中国-东盟千校携手计划”“中国东盟青年语言互通计划”等品牌项目,推动双方各级各类学校建立伙伴关系,扩大校长、教师、学生等互访,中国-东盟间友好交流、校际合作正持续深化。
“我们应注重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能力的人才。”贵州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路言莉说,未来愿同各校一道,深化中国-东盟教育合作,通过合作举办教育活动、共享教育资源等方式,推动双方教育共同发展。
数字转型赋能教育创新
“数字技术正在推动教育创新,东盟和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应共同努力应对这些挑战,利用数字技术来创建更具包容性、公平性、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接下来,我们应加强合作,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在本届交流周“中国-东盟数字教育联盟2024年会”上,马来西亚技术大学技术管理与创业研究院院长艾哈迈德·巴卡尔说。
今年1月,中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国际版正式发布,世界数字教育联盟正式成立,东盟10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加入联盟。中国-东盟数字教育合作中心启动运行,首次开展高校数字化国际课程征集活动,近800门课程、2700余个微课视频脱颖而出。
“联盟自成立以来,推进了国际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数字教育范式创新。”联盟主席、国家开放大学校长王启明表示,联盟将深化中国和东盟各国在数字教育领域的合作与研究,构建中国-东盟数字教育共同体。
“我们将围绕新型劳动者的培养需求优化专业设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贵州开放大学党委书记令狐彩桃表示,联盟各成员单位正在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中国和东盟数字教育高质量发展。
职教合作繁荣经济发展
“近年来,中国和东盟职业院校间往来互访频繁、师生交流广泛、合作办学深入。”在本届交流周“2024年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合会年会”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李智指出,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关联度最为紧密,无论是中国还是东盟各国都非常重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提供基础性和先导性的支撑。
近年来,由中方援建的老挝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正式移交,柬华应用科技大学正式揭牌,鲁班工坊、现代工匠学院等项目持续受到东盟国家欢迎,“中文+职业技能”日益成为技能人才培养新范式。
“‘走出去’是构建‘中文+职业技能’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的内在要求,也是学校服务企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吴教育表示,该校发挥纺织服装的专业优势,开展境外办学和人文交流,打造东盟纺织服装数智技术人才摇篮。2020年至今,该校派出18位老师赴柬埔寨,培训当地纺织服装从业人员超千人次。(记者陈冠合吕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