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教育舆情 > 【每月名师】怀一腔热血 谱写职教新篇章——记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院长刘学军

【每月名师】怀一腔热血 谱写职教新篇章——记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院长刘学军

发布时间:2024-09-08 07:32:57作者:佚名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刘学军,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工学博士,兼任全国汽车行指委委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应用与服务分会委员、广西交通行指委汽车专指委主任、广西机械工程学会理事。深耕职教领域汽车专业19年,从一名普通的专业教师成长为“学术”带头人,为广西汽车行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入选教育部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先后获得全国交通科技英才、交通运输部优秀教师、广西优秀共产党员、广西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一、潜心育人,做学生成才的引导者

  从教以来,刘学军时刻铭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高度的使命感积极推动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与教育工作的有机结合,通过交叉使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和“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引导学生增强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要学生学”变成“学生想要学”。他聚焦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构建并完善“两条主线、一个拓展,三年六学期五阶段”的“21—365”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先后引进比亚迪、吉利、五菱、柳工、玉柴等多个知名汽车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把汽车企业的真实工作场景引入教学环境中,将实训场所、交通文化、真实生产有机融合,实现了“教、学、做”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学质量显著提升。他带领的学生连续多年在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广西选拔赛中以第一名的成绩参加国赛,取得国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10项。多数毕业学生被知名汽车企业录用,综合素质得到行业广泛认可。

  二、强化创新,做职教出海的领航员

  作为学校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高水平专业群负责人,刘学军紧盯汽车职教发展前沿,大力拓展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构建了“西鉴—中融—东输”的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框架,面向东盟国家推广汽车职教的中国经验和标准。依托广西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参考德国汽车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和评价体系,在消化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利用中德合作成果和经验,根据工作岗位和任务驱动教学方式的要求,开发了“教学工作站”,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实训设备的有机衔接,大大提高了实训设备的利用率。他带领专业群先后建立了中德汽车机电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中英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基地等4个海外人才培养中心,在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建立汽车机电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在越南建立中国—越南新能源汽车现代工匠学院,并签订了人才培养和标准输出协议,为以上国家开展高素质汽车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共享职业教育标准。凝聚专业群职教出海经验的教学成果《西鉴—中融—东输:面向东盟地区国际合作培养交通技术技能人才的研究与实践》获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

  三、示范引领,做行业发展的推动者

  刘学军始终致力于服务全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作为全国汽车行指委委员,他参与了《国家汽车职业教育发展蓝皮书》编制,主持了《汽车电子技术应用》等3个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等相关工作,为国家汽车职业教育发展贡献了广西智慧力量。刘学军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以组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载体,组织青年教师参与全国10多所交通院校教学资源库建设,完成21门课程资源开发,建成多个校校、校企共享的信息化教学平台,有力推动了广西职业院校与全国交通院校的资源共享,提高广西汽车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也进一步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刘学军带领的团队先后被评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自治区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团队培育了高级职称教师10多人,吸纳了大国工匠、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交通运输部技术能手等多名金师名匠参与。

  在广西职业教育领域中,刘学军兢兢业业、潜心育人,他似烛火,用炙热的光照亮学生成才、教师成长的道路,又如点点繁星,在广西职业教育出海的征途中不断闪耀。


原文链接:http://jyt.gxzf.gov.cn/jyxw/jyyw/t1893609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