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通过持续夯实职业教育发展基础,汇聚区域教育资源合力,努力培养高素质职业技术技能人才,为地方职业教育及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以及区域乡村振兴提供强力支撑。
一、政府统筹,优化资源,高起点建强职教体系。江津区是首批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长期坚持重投入、强保障、提质效,逐步形成了公民办职业院校互补、中高等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并存的职业教育办学格局。一是强化统筹保障。出台《江津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9个,加强财政、税务、金融、教育、人社等部门联动,推进“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政策落地生效。二是优化资源布局。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重庆职业院校“1+2+4+N”布局和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支持区域内建成国家“双高计划”高职2所,市级高水平中职、“双优”项目A类建设单位2所、重点(特色)专业36个,有力助推“江津制造”走向“江津智造”“精品制造”。三是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政校行企”深度协作,促进区域内职业院校与450余家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建成市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13个,双向赋能经济发展。学校利用产教融合基地、产学研服务平台,年生产性实训人次达2.5万以上,创造产值3000万元以上。
二、聚焦重点,发展内涵,高效率提升办学质量。江津区始终坚持以“聚焦内涵发展,提升教育质量”为工作重点,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一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创新“6个1”德育工作模式,思政工作成效显著。重庆工商学校被教育部评为“一校一品”文化品牌示范基地;“文明风采”竞赛14次获全国优秀或卓越组织奖。20余名同学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大国工匠职教之星”等荣誉。二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大力推行“4599”师资建设模式,培养了15个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20余名教师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市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称号。实施“双师双千”行动计划,培养“双师型”教师2729名,“双师型”教师占比达80%以上。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岗课赛证”一体化育人模式,规范管理学生实习,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2.3万人获取“1+X”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占职业院校毕业生的90%。9所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五年制”一体化培养、“3+4”分段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中职学校国赛获28金64银41铜,金牌数和奖牌数连续10年位居全市前列。
三、立足使命,践行初心,高标准服务乡村振兴。江津区政府充分发挥政府服务功能,全区职业院校深化办学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助力乡村振兴。一是创新培训模式。建立覆盖区、镇、村三级农民教育网络,政校企共建“新农学校”,开展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就业创业等培训,催生“津品汇”电商、“西部食谷”孵化、“青果计划”等创新创业品牌。近三年,共开展社会培训项目42项,涉农培训12万余人次,社区教育培训6万余人次。二是搭建培训平台。整合培训资源,共建集产、学、研、训、文、旅于一体的综合性涉农培训基地6个、“田间学校”12所,与市内外农科院和128家农业企业合作共建132个专业技能培训基地,与52个村(社)共建科普示范园81个。三是组建培训集团。重庆工商学校牵头形成拥有116家成员单位的全市首个跨区域、跨行业的职教集团,完成“团村”结对15个,年培训种植户、乡村工匠1万人次。江南职业学校牵头组建拥有112家成员单位的全国首个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农民就业创业培训集团。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江津中华职教社共建乡村振兴学院。以上3个集团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
四、优势互补,精准对接,高品质联动周边发展。江津区以“立足渝西南、服务大重庆、辐射周边省”为发展目标,全力打造职教聚集区和职教示范区,联动周边职业教育高效发展。一是协同成渝职教有力度。围绕成渝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协同发展部署,结对四川泸州共建联席会商制度,联合举办川渝名师课博会、职教活动周、优质课竞赛等活动,互派学校干部、教师150余人,共建实训基地5个,联合培养人才1200余人,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服务成渝“双圈”的经济发展能力。二是深化对口帮扶有温度。重庆工商学校、重庆江南职业学校结对四川省江安县、荥经县,贵州省贵阳市、遵义市等6个市县14所职业学校,联合开展师资培训、课程开发、专业建设等。与云南省昭通市10个区县开展职教扶贫协作工程,年接收当地贫困学生2000人以上。三是拓展国际合作有深度。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通过合作共建中德莱茵产业创新中心、德国5G国际学院等高水平“政产学研用赛创”实践教学基地,参与中—老职教共同体、中非职教联盟等,依托援外培训项目助力华为、京东方等中国企业培养海外本土化人才,打造重庆职教“走出去”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