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按照自治区党委关于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战略部署,全区教育系统已累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活动1.5万场次,参与师生达900万人次,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学生心中,努力书写教育强国建设的宁夏篇章。
2024年秋季学期“行走的思政课”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开学第一课”宁夏活动现场。
教育似春雨,润物细无声。
2024年秋季学期“行走的思政课”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开学第一课”活动中,宁夏、福建、新疆三省区近32.6万名师生以视频连线的方式汇聚一堂,创新开展大中小学一体化共同推进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为三省区各民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共同互学互鉴探索了新路径。
把握学生成长“播种育苗期”“拔节孕穗期”,注重学段内有机融合、学段间有机衔接,宁夏不遗余力。一批批教师勤学笃行,不断锤炼培根铸魂的能力本领。
同心县第八小学邀请当地老红军讲红色故事。
全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集体备课教学成果展示暨思政课教师集中研修活动在隆德县举行。
石嘴山市惠农区在中小学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竞赛活动中,38名中小学思政教师,展示出了自身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引导广大教师通过互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提高教学实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中。全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集体备课教学成果展示暨思政课教师集中研修活动,则为加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鲜活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注入了新动力。
银川市唐徕中学南校区是“全区第八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学校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党建领航、课程滋养、团结协作、志愿服务”为抓手,倾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党旗红”“基因红”“石榴红”“志愿红”品牌,实施“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双轮驱动:学生在语文课上颂党情、美术课上画党旗、音乐课上唱红歌、思政课上讲党恩、历史课上讲党史、地理课上绘中国,一个个“红色课程”在孩子们心中绘就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美底色。
高等教育阶段要进一步增强各族大学生的“五个认同”,引导其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信念。
北方民族大学紧扣这一核心要义,建成3000余平方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中心,接待参观者超过4000人次;常态化举办《东归·西迁》主题展;在北京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开展以“中华魂·黄河情”为主题的展演;分6批次组织干部师生代表赴京参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和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组织2万余名师生线上参展……
如今,宁夏各族学生亲如一家。这是“内外”联动,固本培元抓文化浸润;“知行”联动,守正创新抓实践研修;“时空”联动,持之以恒抓交流交融,切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形有感有效融入办学治校和教书育人全过程各环节,带来的喜人成果。
银川市兴庆区第二十二小学与湖北省枝江市团结路小学开展“银枝手儿牵 云端话铸牢”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活动。
银川市兴庆区第十二小学与西藏色尼区第二小学开展“各族同胞心连心,云端宣讲团结情”主题宣讲大赛。
发挥校园育人功能。定期组织开展全区大中小学“同上一堂思政课”,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第一时间传播到课堂、传递给学生。
创新实践育人路径。全区各地各学校结合自身特色,以革命历史、新时代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为主线,打造“行走的思政课”;以改革发展成就资源为主线,打造“田间地头的思政课”,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用心感应时代脉搏。
构建协同育人格局。宁夏着力打破时空、地域的边界,全力推动各民族师生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累计建成实践教育基地100个,创新推进“互联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行动计划,引导学生立志做维护祖国统一、爱护民族团结的石榴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宁夏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实干为要,行胜于言。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上,宁夏教育将以昂扬之姿,矢志不渝以春风化雨、精耕细作的方式推动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再上新台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