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基础教育 > 铜陵市新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发力 为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赋能

铜陵市新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发力 为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赋能

发布时间:2024-09-28 10:38:23作者:佚名来源: 安徽省教育厅

  新学期、新气象,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课堂教学效能,进入新学期,铜陵市教育系统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科研、培训等活动,组织广大教师多领域、全方位、深层次地交流分享,通过充分的碰撞思想,凝聚共识,有效形成教育合力,扎实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聚焦教研核心,抓住重点,深耕细作,确保全市教研工作的质量与深度,全面发力,将教研工作转化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9月18日,在铜陵市2024年秋季教科研工作会议上,市教体局对全市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据了解,为扎实推进全市教科研工作,持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新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开好头、起好步,该市县区教研部门负责人,市直学校业务校长,市教科所全体教研员齐聚一堂,凝心距离,共同为新学期教科研工作谋篇布局。

  

  在该市第三中学,来自全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英语教研员、市直和民办学校英语教研组长,以及各单位备课组长和骨干教师70余人共同参加全市中小学英语教研工作会议,为全市英语学科教育教学工作献计献策。会议不仅安排了主题报告、交流研讨,并认真总结分析了全市及县区现阶段基础教育英语教学工作现状,为后期英语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

  

  而在全市2024年秋季化学教育工作会议上,该市教研部门为全市化学学科的教学教研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共同探讨化学教学的新方向、新方法和新挑战。会上,各单位分别就新学期化学学科教育公正计划进行了汇报交流,并认真剖析总结了上学期化学学科教研主要工作,提出了本学期教研工作重点任务。为全市各中学化学教师搭建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平台,通过相互交流,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

  

  “要深入推进‘教育质量提升年’活动,扎实开展‘三新’学习与实践,向教学管理要质量,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满意的学校。”在该市郊区中小学校长、业务副校长及具体业务负责人,专、兼职教研员近100人参加的全区义务教育阶段质量分析会,郊区教育局对全市中小学校提出明确要求,对全市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细致部署。

  会上,该区教研室负责人对2024年全区教育教学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总结成绩和经验做法,并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建议。4所中小学分别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分享办学经验,明确学校发展目标。

  为推动学校教研教学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在开学第一周,该市第一中学就组织召开新学期教研组长会议, 学校书记、校长、教研组长、学科组长等悉数参加。会上,该校对新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常规教学管理工作、培优与竞赛活动、选课走班制以及高三年级复习备考进行了详细部署和安排;就青蓝工程、新教师研修、校级公开课、校际交流活动、省市级课题申报及结题、考试命题等各项工作进行了谋划。并就新学期集体备课、高考真题研究等主题进行开展交流讨论。

  

  该校明确,要努力打造专业有厚度、学识有广度、做事有风度的教师队伍,充分发挥组织和整合作用,打造温暖教研组、魅力教研组,助推学校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铜陵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是该市以“打造素质教育新品牌、建设实践教育新名校”为目标新型学校。该基地每年要承接全市中小学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研学旅行教育和国防教育军事训练等活动。

  

  为加强基地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质量硬、素质强的教官队伍。新学期一开学,该基地就展开了为期五天的教官集中培训活动,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打造“流动的学生,走动的课堂”特色课程,进一步提升教官团队“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综合能力。13名专兼职军事教官顺利完成了集训任务,并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严谨的态度、更加扎实的作风,投入到新学期实践育人工作之中,为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综合素质提升尽职尽责,为推动基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特约通讯员:徐小波)


原文链接:http://jyt.ah.gov.cn/xwzx/jcjy/4072161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