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高等教育 > 重庆三峡医专“三位一体”守护学生心理健康

重庆三峡医专“三位一体”守护学生心理健康

发布时间:2024-10-10 06:32:40作者:佚名来源: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着力培育学生热爱生活、珍视生命、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和不懈奋斗、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一、提升“软、硬、巧”三重实力,夯实心理发展“保护线”。一是建强队伍,提升“软实力”。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咨询师和辅导员等中坚力量的建设,邀请校外专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训讲座30余次,与重庆市各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术交流15次。开展新生班级辅导员心理服务技能专题培训2次,有效提升新生班级辅导员谈心谈话技巧、家校沟通方法、心理危机干预能力。举办心理委员服务技能大赛3次,进行心理咨询督导21次,举办心理讲座及实操演练13次,全校286余名心理委员均获“MOOC”资格证书上岗,班级覆盖率100%。二是筑牢平台,夯实“硬实力”。投入100余万元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建成沙盘室、宣泄室、个体咨询室、团体辅导室、心理督导室等13个功能区,通过优化功能分区,体现人性化设计和人文关怀,营造积极环境潜移默化地调动来访者的积极阳光的情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入选“重庆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为心理育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平台保障。三是创新模式,善用“巧实力”。加强校内外合作共建,与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重庆文理学院教育学院、万州心之源心理援助等专业机构共建“线上线下”心理健康平台,快速高效开展心理危机干预。与驻地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共建协议,合作开设心理门诊,每周邀请专科医院医生坐诊咨询,为心理危机学生及时转介、诊疗提供保障。

  二、聚焦“主、基、点”三种渠道,打通心理健康“成长线”。一是建强课堂育心“主阵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主阵地作用,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依托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人才和专业资源优势,开发“必修课+选修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心理伦理学》《护理心理伦理学》等课程,传授心理调适方法,实现人际交往、情绪调控、自我认识、生涯探索等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全覆盖,有效推动学生心理素质提升。二是夯实宣传育心“基本盘”。积极响应首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安排,组织开展第三届心理委员技能大赛、“反对校园霸凌”心理专题讲座、心理沙盘“体验官”团体辅导等“525·我爱我”系列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举办“‘医’路芳华,心光闪耀”为主题的校园心理健康展览活动,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心理氛围。三是打造品牌育心“支撑点”。常态化开展“杏林心语”工作坊团体心理辅导寝室沙盘、心理情景剧等活动,引导学生掌握非暴力沟通技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举办“精神卫生立法绘画”主题活动,学生自制心理健康绘画作品70余份,网络浏览量超过5万人次。举办第十五届大学生心理成长论坛,举办心理成长微课比赛、三级心理之家建设成果比赛等系列特色活动,激发学生潜能,塑造积极乐观、奋发有为的个性心理品质。

  三、严把“前、中、后”三道关口,守好心理安全“预警线”。一是守好心理健康“前哨岗”。学校将“心情温度计”月筛查和学期心理普查有机结合,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深入摸排,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针对心理普查结果异常学生,根据心理波动深层次原因结果,分类建立重点群体心理档案,持续研判学生心理状况的改善程度、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和完善预警内容和方式。运用“线上家访”“线下谈话”多种形式,持续实施心理健康状况追踪调查,从源头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二是抓好心理安全“中心核”。搭建集宣传教育、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危机干预、档案管理的“五位一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平台,提供24小时咨询预约服务,实时回复学生在线提问。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实施“5+2”“白+黑”全天候服务,2024年已开展心理普查2.3万余人次,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超184人次。三是治好心理危机“后遗症”。印发《学生心理问题报告制度》《加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自杀预防工作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建立“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体系,设立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定期针对心理咨询工作队伍开展心理健康工作和危机预防干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心理问题鉴别能力、心理危机干预及处置能力。


原文链接:http://jw.cq.gov.cn/zwxx_209/bmdt/gxxx/202409/t20240929_1367061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