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高等教育 > 重庆科技大学“三个坚持”全力筑牢学校高质量发展安全基石

重庆科技大学“三个坚持”全力筑牢学校高质量发展安全基石

发布时间:2024-10-10 06:15:18作者:佚名来源: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重庆科技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平安重庆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一、坚持岗位赋责,健全高效协同的校园安稳工作体系。一是强化“一把手”负总责领导机制。坚持把平安校园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学校安稳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党委书记、校长双组长负责制,在校领导分工文件中明确指出书记、校长对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负总责,各分管校领导对分管部门和联系单位安全稳定履行一岗双责责任。严格落实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定期研究机制,落实例会和总值班制度,建立起层级分明、责任清晰的校园安稳工作责任体系。二是构建“一盘棋”立体化工作体系。认真落实市委“885”工作机制,结合实际细化校园平安稳定问题清单18项,制定完善相关管理制度50余项,任命3名校领导为学校食品、消防和特种设备安全总监,明确各二级单位二级安全总监和安全管理人员,构建起“学校—部门—学院—个人”四级安全稳定工作体系。三是织密“一张网”全覆盖防控体系。制定学校《安全稳定网格化管理工作总体方案》,划分二级属地责任网格45块、二级属事责任15项,各二级单位细化三级属地责任网格550余块、属事责任200余项,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人人履职尽责的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网格体系。四是形成“一股力”协同合作机制。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和属地党政及宣传、网信、公安、消防、医卫等职能部门的沟通衔接,在信息共享、工作联动、应急处置等方面积极争取相关支持,努力构建“群防群治、共建共享”的校地安保联防机制。五是用好“一把尺”考核评价制度。坚持把安全稳定工作作为绩效考核、评优评先、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严格实行安全稳定一票否决制,切实将安稳工作责任压紧压实。学校连续多年获评重庆市政治安全和校园稳定先进集体,2024年获评重庆市平安校园。

  二、坚持资源赋力,强化坚实有力的校园安稳条件支撑。一是打造专兼结合的工作队伍,做到应配尽配。积极打造由保卫干部、安保队员、专兼职学生工作者、义务消防员、消防志愿者、交通志愿者队伍等组成的安全工作人员队伍。同时,以巡视整改为契机,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以“走进教室、走进宿舍、贴近师生”为主要内容的“两走一贴近”活动,2020年4月以来,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二级单位领导干部、专兼职辅导员按照“划片包干”的方式,走进基层、贴近师生10余万人次,解决师生实际问题460余个,将大量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受到师生普遍赞许。二是强化软硬结合的技防建设,做到应建尽建。在校园安稳指挥中心建立了集视频监控系统、车禁管理系统、人禁管理系统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智慧安防平台,在学生宿舍和学校重点部位安装火灾探测器13700余个,在校园公共区域安装摄像头2000余个,实现了校园监控“全高清、全覆盖、无死角”。三是加大内外结合的资金投入,做到应投尽投。在年初经费预算中足额安排校园安全稳定专项经费,保障校园安全日常运行,近年来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用于安全软硬件建设,有力提升了安防效能,并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保障了校园未破防,维护了师生安全和校园稳定。

  三、坚持数字赋能,筑牢实时响应的校园安稳智慧防线。一是推进“智慧网监”,管好网络阵地。严格实施“三审三校”信息发布机制,引入智能化检测工具,保证发布文稿的合规性。近年来,学校未发生重大负面网络舆情。二是打造“智慧学工”,守住学生群体。开发“学涯成果激励量化平台”和“通晓生情”等小程序,整合心理健康测评等17个模块及意见反馈等64项服务功能,形成学生在校全过程信息化服务链。引入人脸识别公寓门禁系统,精准掌握学生归校归寝情况,利用智慧学工平台年均推送预警数据5万余条。利用AI技术实现智能设备和“I重科”系统的深度协作,智能辨识、掌握学业困难、生活困难等重点学生数据,及时推送至辅导员,强化家校联动,年均处理各类预警数据2万余条。三是助力“智慧食安”,确保食品安全。所有校内食堂使用高校后勤智慧食安管理系统,通过800多个摄像机分组站岗、50余处物联网实时感知、AI技术动态监测,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全周期的“五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近年来未发生食品安全事故。


原文链接:http://jw.cq.gov.cn/zwxx_209/bmdt/gxxx/202409/t20240929_1367045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