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高等教育 >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构建“332”模式 打造卓越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构建“332”模式 打造卓越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发布时间:2024-10-10 05:22:08作者:佚名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

  2021年,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团队入选第二批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自启动建设以来,团队以“队伍建设‘三提升’,能力建设‘三赋能’,共同体建设‘两打造’”的“332”模式为主线,以能力提升、人才培养、产教融合为关键维度,创新驱动,探索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新范式,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效。

  

  一、精技:“三提升”

  

  实施头雁工程,提升专业带头人能力。学校设立由团队领军人才领衔的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专家工作室,全面带动团队教学改革能力和技术技能创新能力提升。采取高端培训、企业研修、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与创新等措施,锻造卓越“工匠之师”。支持专业带头人深度参与重大质量工程与教改课题的申报与研究。当前,团队已建成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名师工作室1个、省级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平台1个,主持国家课题1项。

  

  实施新秀工程,提升骨干教师能力。优选专业基础扎实、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学术骨干和教学骨干,建立常态化机制,通过提升培训、企业实践、技术研发、技能大赛等方式,提高专业素养和技能,为团队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储备。团队已培养出省级学术带头人2人,省级名师4人。

  

  实施“青蓝工程”,提升青年教师能力。建立信息化教学能力考核制度、公开课与示范课开课制度、“拜师收徒”制度、教学能力竞赛制度等一系列发展机制,构建优质的生态环境,有力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5名青年教师凭借在高规格技能竞赛中的优异成绩获得“河南省技术能手”称号。

  

  二、淬炼:“三赋能”

  

  强化“双师”素质,赋能专业教学。依托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及科研平台、产业学院、企业实践工作站,安排团队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实践、挂职锻炼,学习专业领域先进技术,参与企业技术研发与职工培训,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建设能力与实习实训指导能力。目前,团队“双师”素质比例达95%。

  

  突出项目带动,赋能科研创新。面向新质生产力,聚焦“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与地方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带动一大批教授、博士、高工、青年骨干教师等拔尖人才参与技术创新,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团队累计完成各类研发项目8项、新技术推广7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2项,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奖励12项。

  

  聚焦产业发展,赋能技术服务。深度对接现代农机、汽车传动轴、现代电气装备等许昌优势产业,依托河南省现代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许昌市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及系统集成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精准开展技术攻关与研发。团队完成的“烟草生产全程机械化”研发项目,解决了当地烟农生产低效的难题,每年为河南省带来直接经济效益8050万元、间接经济效益3.31亿元。瞄准区域智能制造领域,与远东传动、德通振动合作,开展协同创新技术项目25项。

  

  三、协同:“两打造”

  

  协同推进教学改革,打造人才培养共同体。团队成员合作构建了“基础平台+专业核心课程+综合模块化课程”的“一平台、多方向”课程体系,开发了29门模块化课程和10门综合性模块化课程;形成校级、省级、国家级别三级联动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专业资源库,建成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专业资源库被认定为省级教学资源库。与区域龙头企业深度合作,教材开发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入选国家规划教材5部。团队成员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获得省级以上奖励5项,其中包括世界级别优胜奖1项,国家级别奖励2项;参与教学能力大赛,获得省级以上奖励4项;指导学生参加各种赛项获国家级别奖励15项,省级奖励26项。

  

  协同推进产教融合,打造校企合作共同体。团队与行业龙头企业联合做强校企合作载体,打造校企共建共享共赢平台。完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与远东集团、许继集团等企业合作,创新实施“双元四驱”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新样板。合建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与区域重点产业和优势企业,共建技术、设备先进,设施完善的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和产品研发。共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以产业学院为载体,与许继电气、森源电气等企业合作打造高水平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共建的现代电气装备实训基地入选国家生产性实训基地。协同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聘请吸引企业的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到校兼职任教,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有效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 供稿)

  


原文链接:http://jyt.henan.gov.cn/2024/09-30/306927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