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高等教育 > 新乡工程学院:多措并举齐发展 思政育人启新程

新乡工程学院:多措并举齐发展 思政育人启新程

发布时间:2024-10-16 06:15:46作者:佚名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

  新乡工程学院坚持“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发展、开放兴校”发展战略,秉持“实学实干、项目牵动、品牌塑造、基层活跃”工作导向,长期保持“出精品、树品牌、育英才”的任务目标,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创新思政育人工作思路,多措并举构建学校“大思政”格局,推动大学生思政育人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深化思想引领,构筑思政育人新空间

  

  积极构建网络育人新形态,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全层级、全过程、全覆盖的发展创新。学校积极打造“名师超话”“最美大学生”“与文明同行 树文明新风”“‘研’路有你 苦尽甘来”“学霸宿舍”“聚焦学习榜样”等系列特色宣传专栏,将思想引领融入学生学习生活“微时空”,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校风学风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身边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成才意识,在校园形成“人人爱学习、人人比学习”的良好风气。

  

  二、深耕品牌建设,搭建思政育人新平台

  

  学校出台《“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实施方案》,为构建高质量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实现全方位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汇聚融通,稳步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明确了目标、理清了思路。截至目前,线下已建有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心理辅导室、学生自习室、生活驿站等“一站式”学生社区活动空间,线上“钉钉”服务平台同步运转。校院各级领导和辅导员定期开展宿舍走访活动,走近学生,与学生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了解学生思想状态、生活状态、生活需求及发展需求,切实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同时学校将优化已有的两个学生社区“一站式”试点工程建设,重点推动力量渗透、促进内涵发展,不断强化组织保障、政治引领、浸润导向,着力打造体现思政要求、贴近学生实际、直抵学生工作末梢、富有新工特色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模式。

  

  三、突出资源协同,打造思政育人新阵地

  

  学校始终坚持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教育理念,不断完善师生交流工作体制机制,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以“五位一体”心理育人工作体系为抓手,积极探索心理健康工作新模式新路径,着力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结合一校两区办学实际,积极谋划新学年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紧抓“1+2+N”工作模式,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预防等工作,加快推进适合两校区模式的教育活动,预防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同时紧扣学校心理健康辅导标准化建设要求,加强心理中心二期建设和各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建设。

  

  四、紧抓队伍建设,激发思政育人新活力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思想引领工作,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壮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组织培训校级“青马班”学员57人。突出政治标准和理想信念教育、突出实践特点和基层导向,结合学校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青马学员纷纷深入团支部广泛开展“分众化、互动式、面对面”理论宣讲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了青马学员示范引领作用,为师生交流互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重要载体和有力保障,激发了队伍建设新活力。

  

  五、聚焦特色凝练,培塑思政育人新载体

  

  学校根据办学特色以及年轻大学生的思维特点,为学生制定内容多样、形式各异的第二课堂,积极打造思政教育新载体。截至目前,学校第二课堂成绩系统覆盖学生总数已近3万人,学生激活率100%,部落数量1862个,发起活动数量10671个。毕业季期间,学校为2500余名毕业生第二课堂成绩单进行认证,并放入个人学籍档案,基本实现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情况的可记录、可评价、可测量、可呈现。同时学校根据本科生的培养方案,修订发布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立第二课堂成绩单积分转学分机制,进一步推动了学校育人体系的改革创新。

  

  (新乡工程学院 供稿)

  


原文链接:http://jyt.henan.gov.cn/2024/10-12/307282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