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媒体专栏 > 贵州大学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 加快推进“强工科”“新工科”建设

贵州大学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 加快推进“强工科”“新工科”建设

发布时间:2024-11-03 01:13:11作者:佚名来源: 贵州省教育厅

  

  近年来,贵州大学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和要求,紧密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和“四区一高地”主定位,聚焦产业需求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以加快推进“强工科”和“新工科”建设,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篇章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一、优化专业设置,统筹推进学科建设

  (一)加快推进学科新建设。实施ESI千分之一学科提升计划,学科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2024年新增ESI全球前1%学科1个(地球科学),学校现有化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等7个ESI全球前1%学科。截至2024年9月,植物与动物科学排名全球1.84‰、化学排名全球2.84‰、工程学排名全球2.72‰、材料科学排名全球5.37‰、农业科学排名全球2.96‰、环境与生态学排名全球5.25‰、地球科学排名全球8.72‰。

  (二)积极推进学科专业结构新调整。学校有全省唯一的工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贵州大学北阿拉巴马国际工程学院,41个工科专业中22个是国家级一流专业,10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理工类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3个。此外,为响应贵州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修订85个二级学科(领域)名称,确定101个学科发展主干方向,新增15个契合国家发展方向和区域特色的二级学科(领域)。

  (三)奋力推进本科教育内涵新发展。按照省委“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和“四区一高地”主定位,贯彻落实《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优化专业结构,持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新增保密技术、行星科学2个本科专业,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急需紧缺人才的需要。目前,学校有一流专业建设点84个,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2个;9个专业入选“卓越工程人才”“卓越法治人才”“卓越农林人才”计划,10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过认证专业数稳居全省第一。

  二、完善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效

  (一)加强新工科建设。贵州大学立足各学院特色和优势学科,协同行业领域龙头企业,汇聚校企合力,深度匹配产业需求,不断探索高素质复合型理工科人才培养新机制和新时代贵州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新模式,着力彰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贵大新作为。据统计,贵州大学每年培养工科研究生1800余人,占全省80%以上,培养工科本科生3700余人,占省直高校50%以上。学校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中排名96位,获国家级奖项235项,工科贡献60%。加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等1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以及土木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2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建设好材料科学基础、传统村落空间认知与传统建筑营建等4门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通过培育一批“新工科”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一批“新工科”一流课程,加快完善工程人才培养专业结构,更新工程人才知识体系,创新工程教育方式与手段,为贵州十大工业产业振兴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二)研究生招生向理工科倾斜。学校招生计划主要向理工学科倾斜,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型材料、软件工程、大数据信息处理等核心技术领域给予重点支持。2024年理工类硕士研究生录取数为2380人,同比增加170人,占全日制招生计划的53.81%,占增量计划的107.59%;理工类博士研究生录取数为289人,同比增加43人,占总招生计划的62.96%,占增量计划的78.18%。

  (三)引导工科学生创新创业。贵州大学着力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推进人才培养提质增效。2023年成功举办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贵大学子斩获国赛11个特等奖,其中主赛道3个特等奖,揭榜挂帅5个特等奖和2个擂主,红色专项1个特等奖,黑科技2个特等奖(“星系级”),四个赛道同时实现了贵州大学此前特等奖“新”的突破。此外学校还获得3个一等奖、15个二等奖、25个三等奖以及优胜杯,赛事总积分和各赛道获奖数量均居全国前十,创贵州大学“挑战杯”历史最好成绩。此外,贵州大学以“挑战杯”、国创赛等创新创业大赛平台为着力点,修订了与大数据等特色产业密切相关的计算机等学科人才培养方案,增加了数字经济、大数据、智能制造等相关课程模块,实行“学习+基地+实践”和产学研合作模式,培育跨界复合型、实用型和创新型人才。2024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创赛2024)中,贵州大学获得国赛奖项19个,其中金奖7个,实现了贵州省首个高教主赛道创业组金奖、首个高教主赛道国际项目金奖、首个产业命题赛道金奖的突破。学校团委、教务处、科技园等多部门加强联动,为创新创业学生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并聘请校内外导师,加速学生科技成果孵化,形成“政产学研用”融合联动的科技创新合作生态。

  三、创新产业集群联动,围绕“四新”主攻“四化”

  贵州大学成立助力贵州省“四化”工作领导小组,组建贵州大学“十大工业产业团队”,以推动贵州工业大突破为目标,充分发挥贵州大学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全面服务十大工业产业。“十大工业产业团队”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工业倍增”计划的相关决策部署,通过“博士产业导师”“产业技术创新副总”“产业冲锋队”等各种形式深入企业,层层推进工业产业科技服务工作。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十大工业产业培养人才,积极引培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解决产学研融合和科技成果转化不足的短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从“顶层规划、数博会建设、知识普及和领域应用”多层级发力,涌现出“大数据政府智库”“省智慧法院建设”“国家大数据安全靶场”等为代表的优秀社会服务案例。机械工程学院坚持发挥学科优势,打造“政-校-企”三位一体的生态圈,联合詹阳重工、贵州益众等农机生产企业研制出“1+2”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施肥播种一体机,有效提升贵州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喀斯特环境与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充分利用地质类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平台优势,打通产学研一体化通道,为精确探矿、精准配矿、精细开矿、精深用矿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与华大九天、明导、ARM、微芯等公司建立了联合实验室,搭建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优质平台,为贵州电子信息、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输送人才。化学与化工学院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聚焦科学前沿和关键领域开展研究,创新实施助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六大行动”,服务基础能源和清洁高效电力、基础材料、现代化工和新型建材等产业,实现磷尾矿的综合利用技术研发、贵州沉积型稀土矿的开发利用等科技成果转化。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独立或联合贵州茅台、贵州习酒、贵州国台等企业,围绕提升全国白酒基地高质量建设,推动白酒酿造重点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2023年以来,贵州大学相关专业学院及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承担省级以上课题73项、总经费9403万元;与企业开展的产学研合作项目250余项、资金规模1.04亿元。


原文链接:http://jyt.guizhou.gov.cn/xwzx/zxlb/202410/t20241030_8600257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