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学院坚持把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作为民生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及质量提升的风向标和参照物、管理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学校学科专业、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毕业生状况等,建立五大体系,做稳做细做实做深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
一、建立健全保障体系 做稳就业创业工作
压实领导责任。实施“一把手”工程,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相关副校长、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校级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二级学院成立由院长和书记分别任组长,相关人员参加的院级领导小组。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全校范围内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联动、全员参与的浓厚氛围。
健全配套制度。制定相关文件,把就业率、就业质量作为管理服务、教育教学改革、学科专业建设、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等工作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发挥就业创业工作导向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充分调动二级学院和广大教职工参与就业工作的积极性。
实施班主任、导师制。班主任和导师把职业生涯教育融入到日常的管理、学业指导、论文指导等工作中,为学生提供考研指导、专业志愿调剂、就业单位推荐等实实在在的帮助。
二、建立教育教学体系 做深就业创业工作
融入课堂,强化理论教育。把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基础课列为必修课,纳入教学大纲,探索实施“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线上教学补充”的分模块教学模式,同时把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SIYB创业实训体系的焦点技术、教练技术和游戏化教学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倡导学生到基层和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就业。
融入迎新工作,强化职业生涯教育。把职业生涯教育作为主要内容,与专业思想概论有机结合,融入到新生入学教育,使学生巩固专业思想的同时,引导、帮助学生结合专业及自身实际,对职业进行规划,确立职业目标,制定近期、中期、长期等不同阶段的奋斗目标,更好服务于职业目标的实现。
三、建立实践体系 做实就业创业工作
依托第二课堂,以接受职业训练、提升职业能力、创业带动就业为工作思路,通过组织参加“互联网+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世界机器人大赛等国家、省级比赛,组织开展校内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等大赛及课外科技作品、外语文化节等比赛,组织学生走进校企合作单位进行生产实习、开展实践等活动,不断丰富第二课堂内容,打造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技能、培养与企业的感情,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进一步推进就业工作。
四、建立服务体系 做细就业创业工作
拓展网站功能,一站式服务就业。在智慧就业信息平台原有基础上,增设电子签约、档案查询、招到证查询等版块,相继开通了生源信息线上申报、就业推荐表线上申请、网上签约及岗位信息的筛选和自动推送等功能,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零距离、一站式线上精准服务,降低了求职成本,提高了成功率和稳定性。
建立就业创业工作平台,多层次服务就业。开通“河南科技学院就业在线”订阅号,学校、学院和学生三个层面分别建立QQ工作服务号和“学院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群”等工作平台,及时把国家就业政策、教育部24365校园招聘服务活动、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订阅号等招聘信息多层次向毕业生推送。
开展校园招聘活动,多样化服务就业。以“综合类+中小型+专场”为主要招聘模式,邀请省内外知名企业、校企合作单位等参加校园招聘,提高了服务的针对性和质量,提升了意向达成度和签约率。
挖掘就业资源,多维度服务就业。加强校地、校企和校友合作,采取与新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举办校园招聘会、安排毕业生到校实习基地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举办企业“冠名班”、邀请优秀校友作报告及举办校友企业招聘会等措施,充分挖掘当地政府、合作企业、校友等各种优质就业资源,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多维度服务。
五、建立帮扶体系 做好就业创业工作
建立帮扶档案。通过召开座谈会、开展网络调查、谈心谈话、调查摸排等措施,建立因家庭经济困难、身体残疾、心理障碍、考研失败等原因带来的就业困难毕业生档案,制订针对性措施,开展分类指导,实施“一对一帮扶”。
做好困难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申领工作。严格按照困难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申领发放工作相关文件精神,认真审核,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和跟踪指导服务,帮助困难毕业生就业创业。
开展针对性辅导。针对考研、招教、报考公务员等学生,采取安排导师对考研学生进行全程指导、免费举办专题培训、进行线上课程辅导讲座等措施,加强政策宣传,帮助他们提高应试技能。
跟踪帮扶已毕业未就业学生。建立已毕业未就业学生工作群,实施专场招聘面向毕业未就业学生现场直播,为学生推送就业岗位信息,持续关注已毕业未就业学生。
(河南科技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