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效性与可持续性》中期汇报研讨会在福建省教育厅举行。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务院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等有关领导,全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业界专家,福建省财政厅、卫生健康委、农业农村厅、市场监管局等有关部门领导,课题组核心成员以及省营养改善计划综合改革试点地区代表参加了会议。
福建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省学生营养办副主任李萍主持了研讨会,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李燕华致欢迎辞。课题负责人,福建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学生营养办)副研究员,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常务理事、福建代表处主委郑永红汇报开题以来研究成效及工作进展情况,各子课题负责人汇报下阶段研究重点。领导、专家们就课题研究情况开展了专家评议。
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建斌肯定了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他表示,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事关千家万户,是一项民心德政工程,距今已经实施十个年头,希望借此机会听取业界专家学者对这项工作的意见建议。他强调,应更加重视研究视角。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推动乡村振兴、提高民族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促进了生产力解放和社会事业发展。课题研究既要着眼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格局,也要着眼于教育的民生属性,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公益属性,确保每一分钱都吃到学生肚子里。研究方式上,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把理论的参考作用和实践的参考作用相结合,真正发挥课题理论研究的实践应用作用。
与会领导、专家在会上表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效性与可持续性》自立项开题以来,课题组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活动并取得阶段性实质成果,有力有效推进了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和农村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探索出了营养改善工作的“福建经验”,践行了“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的改革创新精神。
课题指导老师,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办主任,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吴明洪充分肯定了课题极具研究价值和意义,课题组成员构成合理支撑有力,专家指导团队规格高阵容大,各有关机构配合紧密,协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研究及转化应用成果。他指出,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第五届全国教育科研成果颁奖大会上曾要求教育科研成果要能转化为教案、政策、制度和舆论,课题组深入基层一线立足真问题开展研究,到中期就基本实现了多方转化,实践应用成果非常丰硕。他建议,课题中期旨在梳理提炼课题目前取得的研究成果和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要处理好工作与课题研究的关系,把握好主课题和子课题的关系,发挥好主课题统领的作用,争取结题时达到优秀课题。
课题指导老师,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导,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常务理事、运动与营养健康分会主委洪平在肯定课题中期成果的同时强调,课题研究要把学生健康放在更重要的位置。结合农村特点,把学生的生长发育与健康相关的关键要素和课题研究实效性进行嫁接,不断提升课题的研究水平、质量和实践应用结果。
课题指导老师,教育部体卫艺司原巡视员,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廖文科充分认可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认为分设的10个子课题涵括了营养改善计划的核心内容,特别是精细化管理和可持续性发展相关内容。强调要紧紧围绕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化课题研究,要扩充营养健康教育研究外延,培育学生营养摄入、食品安全、感恩、环保、节约粮食等相关理念并养成良好习惯。
课题指导老师,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食品营养处处长徐娇认为课题研究紧扣工作中存在问题,规划设计合理,推进实施有效。建议课题组更加关注学生餐饮浪费现象,引导学生均衡饮食,科学设计营养改善计划监测评价指标,推进营养改善和食育立法。
课题指导老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督导评估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任春荣赞赏课题组开展的大量调查研究、分析论证工作和实践性成果。建议课题组紧紧围绕“实效性”和“可持续性”破题深入,不断完善和健全营养改善计划评价指标的资金收支、供餐模式、管理制度和农业经济、可持续性价值等相关内容。课题研究要立足政策外审视现行政策,与当前农村农业发展相结合,助力农村创新人才培养和乡村振兴,促进当地农村更好发展。
北京大学教授,硕导,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学生健康教育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烹饪协会关心下一代营养膳食指导委员会副主席,北京市营养学会监事长朱文丽建议课题组下阶段更加关注农村学生营养改善实施模式研究推进学校营养健康教育课程与营养改善服务工作有机整合,应更多地关注营养改善计划对家庭、健康和社会等方面的溢出效应。
山东农业大学教授,硕导,中国食文化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学生健康教育分会委员吴澎建议要把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与食育切实结合,引导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和融入工作中。要结合时间节点和政策热点,有效做好课题项目宣传有关工作。
福建省卫生健康委疾控处调研员吴文先结合当前“近视防控”等相关热点话题,进一步阐述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的重要意义,希望课题研究再接再厉,取得更多丰硕成果。
会上,课题指导老师,课题组核心成员,中国疾控中心营养所学生营养室主任、研究员,硕导,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常务理事、学生餐分会主委张倩作专题报告《国内外学校供餐现状和思考》。她结合课题组的中期研究进展情况,对比分析了高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学生营养现状和营养改善工作开展情况,列举了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供餐方案,包括学校午餐计划、学校早餐计划、儿童和成人照料食品计划、夏季食品服务计划、特殊牛奶计划等,介绍了日本的供餐法实施细则和学校供餐益处。
课题指导老师、国务院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卢迈作专题报告《为了每个孩子的阳光起点——脱贫地区儿童营养与健康现状》。卢迈指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的第一个阶段五年时间重在试点探索,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多次作出批示,教育、卫生部门和社团组织积极试验推进政策。第二个阶段十年时间是全国实施,国务院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财政对国家试点和地方试点地区提供膳食补助资金,农村试点学校为学生提供营养膳食,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多次亲临试点学校视察或作出工作批示,关注工作成效。现在随着脱贫攻坚胜利后进入第三个阶段,总结评估试点工作成效和调整完善现行政策,课题组开展此项工作研究非常及时有必要。卢迈建议课题组要进一步关注乡村振兴过程中如何解决农村学生营养健康问题,重点研究六个方面内容:一是提升质量,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二是加强厨师培训,保障学生营养健康;三是保障经费,适当提高膳食补助标准;四是严把价格关,防止商业利益渗透与侵蚀;五是做好“食育”,关怀学生心理健康;六是出台“贫困地区学前教育阶段儿童营养改善计划”,提高脱贫地区学龄前儿童发展水平。
课题负责人郑永红和子课题负责人他淑君、肖巧玲、王鸿吉、梁海萍、吴厚赏、陈静等在会上汇报研究成效及工作进展情况。
会后,与会人员还参观福建省学生营养办“互联网+营养改善”工作现场。
走访调研
5月22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效性与可持续性》中期现场调研活动在泉州市洛江区举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领导,全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业界专家,课题组成员以及福建省营养改善计划综合改革试点地区代表一行先后前往泉州就南中学、洛江区食堂物资配送中心和洛江区学生营养办,现场调研课题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阶段性成效,以及福建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协同监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情况。
据了解,自计划实施以来,福建省营养改善计划平稳实施,取得了“受益范围广,实施成效大;资金投入大,食堂供餐比例高;助力乡村振兴,三农受益多”等显著成效。我省按照“政府主导、试点先行、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在保障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的基础上,完善和推进全省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建立健全各级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及其办公机构,配齐配足工作人员,建立健全“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协同监管”的食品食材采购管理制度、监督制度和考核奖励机制,健全档案管理,建立可支持移动终端应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食育科普和营养监测水平,不断提高学生营养健康水平。
我省按照教育部安排部署,立足省情实际,印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018—2020年)实施方案》,组织研发“营养校餐”信息化管理平台,启动“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协同监管”综合改革试点,围绕“坚持学生膳食营养有保障、推进食堂食品质量可溯源、实现财政资金收支易监管、保证工作环节全程可监控”等方面,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精准收支和食品安全管理,保证相关政策惠及更多贫困地区学生。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党史学习教育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实实在在的成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党组立足教育工作职责,聚焦师生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将建设“福建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监管平台”项目,年底前,实现平台的应用覆盖率达全省50%的县(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