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专题策划 > 扬州大学:打造国际质量标准认证的“就业小灶”

扬州大学:打造国际质量标准认证的“就业小灶”

发布时间:2021-07-09 15:48:29作者:佚名来源: 江苏省教育厅

  “4年前,我身有残疾、背着一个破旧背包而来;4年后,我以年盈利过百万元的教育机构创始人身份‘兜’走3名同届毕业生和我并肩创业。”今年的毕业季对扬州大学学生陆军豪来说,没有海投简历的困扰,更没有等待面试通知的焦虑,有的是创业的激情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他认为,“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校开设的‘就业小灶’”。

  “就业小灶”是扬州大学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推出的一系列就业指导工作服务——为本科一年级学生开设职业生涯体验启蒙课,给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分析职业规划大数据、帮助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四年级学生进行个人求职专项技能培训。

  “政策上的‘偏心’是为了实现教育上的公平。学校制订了全国首个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就业指导规范,以标准化规范代替传统经验式的贫困生就业指导。”扬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叶柏森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连续5年,全校贫困生就业率均达97%以上。”

  兜底保障,帮扶经济和就业“双困生”

  该校测控专业2017级学生叶继正来自山西农村,大学期间专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今年择业时因不善交际,参加多场应聘都折戟在面试环节。

  “对于很多经济困难家庭来说,一人就业等于全家脱贫。”扬州大学电气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辅导员戎晨介绍,这些学生大多是在政府和社会的帮助扶持下完成大学学业,身上寄托着家庭摆脱贫困的希望。

  扬州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徐蕾介绍说,贫困生很少有提升知识眼界和能力素养的机会,缺乏特长、不善交际,这导致他们与资源丰富的大学和都市生活有着强烈反差,也使其在就业与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为此,扬州大学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起就业指导“小灶”,精准施策,全力不让一个家庭贫困毕业生就业掉队。3年前,学校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数据分析系统。该系统与学业、心理、管理等其他系统数据相互融通,能较为全面地跟踪记录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并为其提供就业意见。

  今年5月初,戎晨通过大数据筛查发现叶继正的就业困难。学院立即启动针对叶继正等就业困难学生的就业帮扶计划,通过大数据筛查出6名学生遇到求职人际交流问题。

  为此,学院开设“职点迷津”就业能力提升班,突击培训他们的语言组织、应聘技巧和人际交往能力。虽然课程只有1周时间,但精准化、个性化的帮扶指导,迅速提升了他们的就业核心能力。目前,这6名毕业生已全部签约工作。

  拉长战线,建立就业指导长效机制

  刚上大一时,陆军豪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感到迷茫。但学校举办的一场职业生涯体验周改变了他对自己的职业规划。

  这是一场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成系统的体验式活动,包括场景模拟、心理测评、专业分析等多个环节。陆军豪经过多次模拟,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自己的性格特点、专业优势等。大一春季学期,他将自己的创业方向定位在教育培训领域,经过系统学习考察,开办了“一棵树”教育咨询服务公司。

  考虑到陆军豪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校为他量身定制“资助套餐”:从资金配套到技能培训,再到“苗圃孵化”,全程为其创业护航。

  陆军豪的创业经历,是扬州大学标准化就业帮扶体系的一个典型案例。自2018年制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规范以来,学校围绕职业生涯教育、就业形势分析、职场法律咨询等内容,为有就业创业需求的学生建立帮扶标准与规范。

  “就业指导服务不是拍拍脑袋介绍一个岗位那么简单,要有‘生态思维’。”校团委副书记刘斯文解释说,“要用生态科学中系统性、协同性和发展性的思维习惯和工作方法,持续实施全程式、贯通式、融入式、进阶式的就业指导培训。”

  “不同困难家庭的学生,困难程度和类型有很大差异,各自特点和发展需求千差万别。用同一种帮扶手段‘大水漫灌’,不如因人施策的‘精准滴灌’。”扬州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陈轶群介绍说,学校对困难学生开展个案分析,补足他们在就业创业知识、能力和意志品质等方面的短板。

  跟踪问效,扶上马更要送一程

  该校水文专业学生韦东一来自贵州山区,因父母身体欠佳,希望找一份离家近的工作,但他发现所学专业与老家的招聘信息匹配度不高。辅导员陶金沙联系学校为他在招聘企业数据库寻找合适的就业信息,最终圆了韦东一的“回乡梦”。

  “要看到他们在社会资源、家庭背景上的劣势。”徐蕾介绍说,该群体在就业发展中的挫败率普遍高于其他学生,学校要在就业资源匹配等方面提供更多精准化帮扶。

  为避免毕业生与应聘企业间出现“就业倒挂”和信息错位情况,学校定期赴各企业对接招聘需求,组织学生提前参加专业实践。目前,累计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就业实习基地等校企职业能力培养机构400余家,聘请政府、企业、媒体、校友1000余人次担任“校外导师”,有效缩短毕业生初入职场的适应期,为其减缓就业压力。

  多年来,扬州大学在资助创新实践上的精耕细作取得了优异成绩,包括:由该校报送的“大数据助力贫困学生工作精准化”项目获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一等奖;2020年,该校立案建档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率达到97%;学校连续9年被评为全省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绩效评价“优秀单位”;生源地助学贷款诚信还款率连续5年在全省及全国名列前茅。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6月10日 第1版


原文链接:http://jyt.jiangsu.gov.cn/art/2021/6/11/art_57810_9847150.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