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教育局,各高等学校,区直各中等职业学校:
根据我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安排,经各校申请、专家评审、我厅审核,同意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1年度上半年结题249项(高职108项、中职141项),不结题88项(高职40项、中职48项),现予以公布。已结题的项目,要加强成果转化与应用。未通过本次结题的项目,仍符合结题条件的,可继续申请结题;不符合结题条件的,作撤项处理,不再结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2021年7月1日
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1年度上半年结题情况(排名不分先后)
一、结题项目
(一)高职常规项目。
序号 | 学校名称 | 项目名称 | 主持人 | 项目组成员 |
1 | 百色学院 | 中国—东盟深入合作背景下越南语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 | 覃肖华 | 李彩云、覃柳姿、黄小琼、廖志恩、梁海云、卢越胜 |
2 | 百色学院 | 地方高校涉农专业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杨翠凤 | 滕峥、黄团、黄剑、方利娟、杨郑州 |
3 | 百色职业学院 | “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课程实训教学研究与实践 | 张春燕 | 韦克脉、覃琼花、农铮、马吉杉、汤懿、谢鸿稳、兰君毅、杨金林、农小婵、许凤盼 |
4 | 北部湾大学 | 基于就业能力导向的跨专业实训教学组织效果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 | 施梅超 | 朱芳阳、乔鹏亮、杨曲、张大为、陈雄、王小琴、王艳、于婷婷、黄秀丽、刘洪 |
5 | 北海职业学院 | 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绿色海量阅读教学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 饶满萍 | 罗小红、陈冰、李家燕、秦琴、何霜龙、檀钊、邵梦雅、陈宝燕、陈春平 |
6 | 北海职业学院 | 高职液压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 | 朱节宏 | 郭英轩、王智林、谢述双、卢运娇、龙有强、蔡超锐、谭敬晃 |
7 | 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虚拟仿真技术在工科类专业实训教学中的应用——以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为例 | 冯正茂 | 宋宝民、李端、赵静舒、苏玉峰、黄升华 |
8 | 广西财经学院 | 智慧互联网背景下高职精准实践教学研究 | 胡艳 | 韦启均、马俊、郑洁、廖凌风、李展儒 |
9 | 广西财经学院 | 财经类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改革研究与实践——以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学院为例 | 马俊 | 夏国恩、胡艳、廖凌风、尹少君、向开成、王花云 |
10 | 广西财经学院 |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立体化创新教学实践研究 | 钟真群 | 潘柳燕、唐月芬、余东芳、孙婷、廖羚玲、吕冬英、黄渝雁、杜晓娟、周婷婷、肖光琼 |
11 |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基于校企合作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定向班学生专业技能与公共艺术类课程融合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 潘晗苑 | 赵林、梁毅娟、欧冬春、廖艳玲、范燕侠 |
12 |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基于虚拟交互视觉体验的装饰设计创新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 胡小玲 | 何江、缪春琼、李士丹、苏菊、黄纬维、李捷、李莉、许业进、高欣怡、伍江华 |
13 |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校企共建共享的《工程材料理化检测》信息化课程开发与实践 | 周丽琴 | 梁云岳、梁平、李迎春、韦娟、岑崇来、赵飞鹏、索国汉、唐杰 |
14 |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基于粗糙集的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能力和就业能力测评模型构建的研究 | 麦宏元 | 唐菲、杨铭、谭永平、黄志全、粟元福、易水发 |
15 |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供配电技术》校本课程多元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吴慧芳 | 老盛林、赵树宗、宋艳、王红琰、缪春琼、苏河、陈超 |
16 | 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 新时代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学生“双创型人才”职业素养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 | 刘结玲 | 莫春华、蒋文全、刘金宁、马旻、郑志琴、李水球、张利、阙勇平、黄艳、何盟 |
17 | 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 基于TPIR-CDIO的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 | 周鹏程 | 高洁、李丹、李红梅、孙晓宇、蓝俏媛、蒋百平、罗宇、张煌强、陆莹、袁娟 |
18 |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基于模块化教学的《底盘故障诊断与排除》课程教学诊改研究与实践 | 石秋红 | 陈娇英、韦孟洲、梁海洁、梁雪梅、廖洁、蒙燕、龚敏昆 |
19 |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基于SPOC下《中国文学》深度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吕凌 | 廖俐、刘世团、陈虹、邓敏 |
20 |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 “三喻文化”环境下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机制研究 | 徐福林 | 黄宦霖、满梦翎、段方雪、韦万民、赵亮、刘敏杰、张书凤、李文星、莫秋树、王林艳 |
21 |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 广西高职院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武松朋 | 谢文龙、巩次平、黄秋玲、卓倪、梁政东、刘泽珩、覃福达、梁建南、林育威、宁静 |
22 |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 高职院校互联网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与实践 | 孙文娟 | 喻婵、赵铜、吕剑、李启程、杨爱香、廖福英、周贤、陶乐 |
23 |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 以岗位能力为导向的大数据专业“2+1”模式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王文莉 | 曾海文、郑蕾、周菊瑄、文竹、唐勇、高世超、罗友林 |
24 |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 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 孙奥 | 曾海文、唐勇、钟柳、覃坚、廖衡、谭小燕、韦珏、苏艳、袁慧颖、廖源 |
25 |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 创新创业教育与高职会计专业教育融合的“SMR”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 冯婧 | 余伟、李凌、黄健、王莹、王永军、王涛、黄莹乐 |
26 |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 “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走出去”的探索与实践 | 李彬 | 李早暘、海艳、黄琳、玉泉、黄春元、邓海涛、黄莹、冯畅、胡博巍、NartrapheeChaimongkol |
27 |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基于广西边境贸易跨境电商技能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钟明 | 韦传亮、邱琳、贝小为、黄远辉、丁晓虹、吴莹莹 |
28 |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工程力学》为例 | 彭放枚 | 林小雄、谢琪、岳建彬、成德贤、靳丽莉、潘芳禄、侯永姣、侯攀、张春艳、宋柳 |
29 |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广西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多样化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文桂萍 | 阳艳美、刘知鱼、陶敏华、陈晓宁、温剑锋、游华金、李明炅、李彦达、黄春峰 |
30 |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 装配式建筑视域下构建工程造价专业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梁国赏 | 程莉、莫智莉、李红、文桂萍、代端明、王凯、晏毅、廖鲁、何炎、梁静 |
31 |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 基于装配式建筑技术理论及实操环节的培训体系构建与课程设计改革 | 吴丹 | 刘学军、张艺、张世金、罗新华、柏挺、甘本宇、梁静艺、吴冬梅、李朝阳、孔祥刚 |
32 |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修订高职教师系列职称评审条件建立教师激励机制的实践与研究 | 戴晓云 | 张佺、韦端、莫海燕、陆芸、钟原、梁毅、陈均康、蒋丽丽、刘佳嘉、林波、黄钰涵 |
33 |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关键问题研究 | 魏炜 | 林燚宁、杜静、张佺、李程程、王新、谢军、邱文成、韦东耀、田小风、白克云 |
34 | 广西教育学院 | 基于工作室的高职创新创业型数字媒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 吴辽辽 | 邱明、岑磊、钟大鹏、聂卉、高越飞、赵学孔、张亚莎、黄灵敏、龙世荣、谭昊琳 |
35 | 广西经济职业学院 | “花山牵手阿里山”——推进民办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研究 | 黄欢 | 廖远芳、赖秋蓉、温馨、刘俞妤 |
36 |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 “创客教育+民族文化传承”双重视角下广西高职文化创意设计类专业“双创”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与实践 | 唐宏 | 罗小莹、杨琼、蒋卫军、程波、何志明、杨庆、贺定钰、罗颖、谭湘光、姜韵 |
37 |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 校企共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六位一体”创新创业教学平台的实践与研究 | 禤永明 | 陈超华、阮凌云、唐美菊、刘五平、黄荣媚、李琼、吴兴兴、程波、禤晖、何运仲 |
38 |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 基于创客理念的网络广告课程教学改革 | 唐新梅 | 李超、廖丽梅、覃海宁、黄柳萍、苗丽、韦安琪、张萍、覃开贤 |
39 |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 基于移动互联网下数字教学资源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以电子商务专业《网页设计》为例 | 苗丽 | 王永琦、周明、李超、黄毅英、张秋仙、马小媛、叶南均 |
40 |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 基于真实项目体验式教学的营销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 李婷 | 周明、黄彪虎、程波、刘五平、罗小莹、黄颖喆 |
41 |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 校企共建平台推动工商类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与研究——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 | 陈超华 | 李琼、王浪花、刘五平、禤永明、阮凌云、唐美菊、黄荣媚、梁伟、束永刚 |
42 | 广西开放大学 | “全网教学”环境下省级电大网络教学团队管理服务模式探究 | 潘玉娜 | 朱惠延、陈宗金、王伟、郑鸿、李飞、刘明权、温金慧、姜小霞、王海兰、邓小勤 |
43 | 广西开放大学 | 媒体融合背景下广西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孔文静 | 吴兰、郑鸿、李莉、张丽娟、杨盈盈、余乃钊、王真真、邝钰基、方仁 |
44 | 广西开放大学 | “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 兰希 | 杨永芳、韦览恩、韦攀、陈丽勤、徐玉特、李舟、唐东海、吴易轩、韩彩丽、梁卡珊 |
45 | 广西开放大学 | 跨区域性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应用研究——以桂林—昆山市民学习联盟网为例 | 李乐韵 | 邵念兵、陈永刚、韦文光、孙巍、李云芳 |
46 | 广西科技大学 | 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证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 张晓玲 | 武博、罗秋兰、董健苗、张炯、王龙、朱映红、周如胜、刘海燕、牛彩云、曾媛媛 |
47 |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 基于学生能力本位的学前教育专业保育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 许东红 | 秦初生、丁伟、邓雪柳、张丽、张庭辉、李传瑛、韦世祯、廖丹、农雨宁、傅爽 |
48 |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 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 | 张学科 | 周优军、蓝海江、潘桂仙、文少华、黄重谦、莫建平、张淑佳、郭言国、许世超、董亮 |
49 |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 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新能源汽车专业为例 | 张强 | 陈思宏、义江、李贵麒、冯道森、贾传德、陈武鹏、覃薛宇、黄宇靖、陈胜深、周丽云 |
50 |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 刘亚秋 | 易笃红、闭文超、许盈、杨文莉、金煜欣、陆树林、颜贤聪、莫坚义、叶燕 |
51 | 广西民族大学 | 项目式翻转课堂在《越汉翻译》课程中的探索研究 | 陈海丽 | 彭臻、黄小琼、韦红萍、龙朋、侯尚宏、邓玉春 |
52 |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 依托校企合作培养高职英语专业人才的策略研究 | 农柠宁 | 吴先泽、赵云丽、杨海龙、陈莹、刘凤姣、余冯蓬、尹凤娇、李冬梅 |
53 |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 乡村振兴战略下广西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研究 | 宋晓宇 | 王成科、焦向东、卞蓓蓓、李有观、李艳、蓝冬梅、谢雪莲、黄爽、李海瑛、臧鹏宇 |
54 |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 基于职业需求背景下的广西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究与实践 | 刘朝猛 | 王晓、吴懿姿、姚天星、赵盼、黄桂毅、王献升、周丽云、胡江平 |
55 |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基于“互联网+创业项目”背景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模式研究与实践 | 邱林 | 卢华、李湘、阳辽宇、陈君姿、蒋年华 |
56 |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双融合、三促进、四提高”的市场营销专业“赛、教、学”联动机制创建 | 丁伟钧 | 吴善才、黎森、黄秀莲、李海玲、蒋沁燕、张婷、陈菁 |
57 |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 | 唐锋 | 余娜、朱吉闯、周涛、龙红艳、刘璐、李丽萍、付懿欣、周燕玲、谭雪燕、丁皓庆 |
58 |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校企协同育人视角下高职院校水利类专业群“七个共同”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廖明菊 | 戴明、赖永明、吴瑜、李小莲、张宪明、苏超、刘志枫、张凌燕、阮清波、陈万桥 |
59 |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 | 民族民间体育课程大中小(幼)一体化建设的研究 | 苏祝捷 | 陆卓莉、暴晓娣、陈鹏飞、江柳英、黄冉、韦鲜慧、肖琼、黄漫、区春燕、农仕盛 |
60 |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 | 基于师范能力发展的足球课程“学练融合、赛训并重”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 兰政 | 何剑锋、陈乐、祁丽、刘镕源、梁乃春、黄海鹏、陆喜文、朱海锋、肖琼、闫明 |
61 |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 客观结构化考试在三年制农村订单式定向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 蒋莉萍 | 梁惠萍、李圣琦、龙淑珍、罗凌、邓元央、甘娜、秦均珍、梁谷、刘华英、熊章龙 |
62 |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 以新时代需求为导向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张丽君 | 陈细瑜、黄秋慧、刘茜、刘雪萍、罗蔓、刘喜华、沈丽、吴林秀、陈萍、陆伟丽、梁际珍、马春兰 |
63 |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 护教协同视域下以护理核心胜任力为导向的高职护理《专业综合技能集训》本位教育研究 | 张丽娣 | 吴林秀、卢振芝、刘雪萍、周玉华、黄玲芳、黄太萍、何华梅、黄文婷、吴潇芸、莫小云 |
64 |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 医药高职院校“五横五纵”“药香”文化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梁彩群 | 覃利娟、周小雅、农星东、刘玲妍、韦一扬、张春燕、梁慧君、冯泽仙 |
65 |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 系统化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内科学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李圣琦 | 罗凌、陈义阳、秦均珍、覃华钊、蒋莉萍、覃涛、彭熙、刘华英 |
66 | 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 工业分析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谢玉艳 | 韦后明、李捷、戴丽艳、韦文业、雷玉办、韦益、韦响、覃永奔 |
67 | 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 五年制高职《无机及分析化学》校本教材的建设研究与实践 | 蔡敏 | 吴春燕、韦文业、何启贤、冯忠伟、宁发添 |
68 | 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覃秘 | 潘秋菊、卢绍迎、周书秋、刘丽红、匡华、杨奎、莫敏香、田朝芳、林鹏羽 |
69 | 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五大领域课程实践教学系统化设计的研究 | 周李哲 | 黄耀、祁道林、樊文华、韦薇、李杰平、王晓、陈烨、卢谊佩、韦雪梅、莫芳芳 |
70 | 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 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智能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 胡万志 | 温志勇、胡钟月、葛祥友、韦彬贵、黄力、黄鹏、莫文水、谭高峰、唐迪、黄思涵 |
71 | 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护理综合医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 | 韦义萍 | 佘佐亚、姜丽、赵敏敏、李丽梅、李珊、蒋莉、卢秉瑶、苫君玲、常维纬、劳宏业、高文、黄洪柯、廖海涛 |
72 | 广西艺术学院 |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三全育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 吴红梅 | 莫锦、陆玲、侯汀、李寒林、郑超、梁裕庆、冯文苑、江海波、许丽冰 |
73 | 广西艺术学院 |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职公共艺术设计创新型职业人才培养研究 | 郑超 | 陆生发、莫锦、吴小军、林海、吴红梅、李詹璟萱、林筱露、袁瑾 |
74 | 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 | “互联网+”背景下北部湾民办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为例 | 丁雪萍 | 陈广晓、吴铭英、叶泫蠲、潘菲菲、赵彩君、赵春辉、吕存存 |
75 | 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 | “工匠精神”引领下高职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究——以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数控机床及维护》课程为例 | 覃家金 | 宁雪梅、黄善厚、龙燕燕、黄日进、马传刚、叶春媚、邹芸芸 |
76 | 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 | 服务“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文化教学研究 | 罗贵球 | 裴丽莲、谢利姣、张琼云、蒋素萍、叶春珍、吕存存、李荛伶、谢新贤、谢剑华、黎珍珠 |
77 | 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 | 互联网+教育新形势下基于MOOC理念的《平面构成》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探讨 | 张春丽 | 李富志、张胜金、黄齐茂、李仕定、程晴、李荣娟、吕存存、黄珊 |
78 |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对接健康服务产业的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 | 刘晓军 | 梁景添、李维、冯广智、李长步、卞蓓蓓、王利春、李冲冲、敖翔 |
79 |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程“一课三融”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陈鹤松 | 陈典、陈凤俭、洪冬梅、余文砚、邱海英、韦娜、郑忠平、蒋玉娟、王顺顺、梁春苗、郭丽平、戴世琴、杨新新 |
80 |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职后需求导向的学前教育专业创客教育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 | 王阳 | 胡慧睿、黎玉兰、柯小华、佘雅斌、陈丽坚、吴严、朱婉瑛、黄小芳、周琨武、林思杏 |
81 |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的创新人才实验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毛钟警 | 兰育平、沈丽贤、赵红梅、安轲、张泽曦、黄勤芳、黄海珍、张瑞友、韦显宗、莫荣珍 |
82 |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 中英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标准推广的研究与实践——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为例 | 李飞诚 | 杨清、安轲、覃贵礼、吴立鸿、王东、张智杰、陈俊兵 |
83 | 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 基于引领“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高水平领军人才培养研究 | 王忠昌 | 王珏、何晓明、张爱珍、赵波、梁晨、董磊、李晓娟、刘美玲、张文婧 |
84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创新创业导向下“三位一体”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邹大力 | 黄菊新、王净、黄洁、宋鹏、曹芯瑜、唐堃、陆少敏、任杰、李涤非、言琳华 |
85 |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 BIM技术+技能认证的工程造价专业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探索和研究 | 李作华 | 唐志宇、李云龙、王斌武、覃春跃、周理、杨洋、甘红川、王伟、王肖芳、卢宇明 |
86 | 桂林理工大学 | 学生主体视角下广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 | 韦宁照 | 白永生、唐承泽、黄维、李培良、梁勤、黄薇薇、张川、谭庆明 |
87 | 桂林理工大学 |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高职体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壮拳为例 | 陈东 | 梁冬松、黄远旺、钟伟志、方冰、区淼贻、王行、石健东、王小明、黄健、梁喻云 |
88 | 桂林理工大学 | 互联网+背景下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双主体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 黎梅 | 李小红、蔡庆丽、李军文、詹原、周子平、张志明、陈曙钰、万文斌、陈静、朱蕾 |
89 | 桂林理工大学 | 新时代广西高职院校国防教育课程“一元三维四体”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邹志友 | 陶中一、钟洁、梁冬松、邓曙光、梁锦叶、张雷、谭庆明、谢欢、张斯亮、王自立 |
90 |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文学系列课程中的研究与实践 | 杨路宏 | 刘娇、焦健、吕新梅、彭江浩、陈丽、陈晓菲、梁福根 |
91 | 贺州学院 | 基于广西本土化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实践研究 | 雷捷 | 陈丽明、王芳、覃莉、梁钊、梁媛琴、农丽颖、贺定科、陈达妃、杨逸、马艺娜 |
92 |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 基于“工单制”的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 | 封旭 | 陈书光、宋伟奇、唐子蛟、姜思佳、徐立宇、秦燊、劳翠金、韦锦钰、黄超、李芬 |
93 |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 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改革探索 | 刘明皞 | 唐琼芳、周巍、黄䶮、彭志华、洗莹、曾贞、李志宇、胡国正、费卫芝 |
94 |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 混合现实技术在轨道交通控制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 黄聪 | 韩笑、黄斌、吴建军、吴雄升、蒋笑宇、赵宁、魏群、黄莺、吴昕慧、杨勇 |
95 |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 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下构建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张慧敏 | 蒙飚、覃日娜、罗桂湘、刘晶、李瑞娟、周虹、杨敬桑、钟旭、付伟、罗晓健 |
96 | 南宁师范大学 | 技术创新创业思维融入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中的教学探索与实践——以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为例 | 蒙庆华 | 李光明、唐柳、戴海清、樊东鑫、王革、覃中佩、程晓琛、冯静 |
97 | 南宁学院 | 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 王静静 | 赵田英、左婧、苏向华、高锦奎、陈涛 |
98 |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 中国—东盟视域下的跨境电商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 李林海 | 何嘉扬、兰青叶、黄玉淑、陈帅嘉、舒祥荣、黄昀、陈纲、王福刚、冯光辉 |
99 | 梧州学院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实践与效果研究——以《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为例 | 郑瑶 | 邹木春、黄永庆、黄容兰、姚高华、于健海、廖秋香、欧琳宗、唐智权、周信健、张金城 |
100 | 梧州学院 | 职业教育转型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 | 李德华 | 陈献宁、吴燕端、唐仁洁、李泽庆、黄立勇、许丽娟、冼春妮、曹院平、高永 |
101 | 梧州职业学院 | 基于幼教新形势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研习型”教育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与实践 | 姚冰 | 陈春明、梁尼、钱昶浩、聂婷、余迅雷、蔡芮蕊、李金英、陈静静、黄阮瑶、钟钰聆 |
102 | 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 | 开放式职业师范教育模式的探究 | 彭薇 | 逯长春、陈业淼、赵美林、吴静梅、李天航、焦李媛、甘贵作 |
103 | 河池学院 | 产教融合背景下培养艺术设计职业应用型人才路径研究与实践 | 莫开宇 | 丁静、罗起联、陈红军、冯柳、韦景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