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2021年7月5日题:陕西理工大学 践行初心助振兴增强群众幸福感
今年以来,为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践行初心使命,陕西理工大学以助力乡村振兴为己任,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解决汉中市南郑区两河镇三门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赢得村民们的一致称赞。
针对两河镇中心小学学生床位紧张、部分离校较远的学生无法住校、上下学期间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的问题,陕西理工大学驻村工作队及时向学校反映,并积极协调解决学生用床捐赠事宜。
“感谢陕西理工大学,给我在学校安排了一份工作,解决了我的生活困难,以后我一定要自强自立,努力工作,改变生活现状,确保不返贫。”三门村村民肖胜飞在接到陕西理工大学的上班通知后激动地说。
“我们将在三门村推动‘小扇子、大产业’精准培训,开创‘传统文化+互联网’的生产经营模式,让农村特色产品走向市场,带动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让三门村更快走上乡村振兴之路。”前来两河镇三门村开展扇编工艺培训的陕西理工大学帮扶科研团队负责人李冬说。
结合两河镇产业发展实际,在驻村工作队的协调及校方支持下,李冬带领团队成员,在三门村开展扇编工艺培训。通过理论培训、手把手指导,当地群众对扇编、棕编、藤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有了更深了解,也掌握了一定的技艺技巧,为该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奠定了基础。
面对三门村农作物种植单一、农产品附加值低的现状,驻村工作队积极联系学校相关领域专家、博士,实地考察调研油茶、中药材种植的可行性,指导帮助三门村制定符合实际、收益高的农作物种植计划,推动该村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利用学校现有产学研基地,种植市场需求度高、附加值高的反季节水果、花卉、中药材等,创新销售渠道,保持消费扶贫力度不减,为三门村农民增产增收提供技术与销售帮助,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据统计,自从在三门村驻村帮扶以来,陕西理工大学已先后为该村投入各类帮扶资金653万元,开展困难群众帮扶3500人次,对村民实施特色产业、农业技术培训、基础教育师资培训50余次,培训人数达2000余人,促进了农民增收,提升了群众幸福感。
(信息采集:周雨曦审核:刁巧燕)
转载链接:https://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107/05/content_760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