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韩城市教育系统结合工作实际,把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个管理”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坚持小切口、大改革,上下同欲,同向发力,减学生负担、增发展质效,解决广大家长急难愁盼。
——系统思维,从规范作业切入整体化解问题。准确把握“五个管理”的核心,抓工作重点,明主攻方向,系统、整体进行谋划、推进。从规范作业管理入手,率先解决家长在作业方面反响最强烈的问题,控制总量,提高质量,完善机制,推动由作业问题引发的成绩过度焦虑、沉溺手机和体育锻炼、睡眠、阅读时间不足等问题迎刃而解、整体化解。以科学规范为要求,通过规范、提高作业质量,把出现的问题解决好,把走了样的导向扭过来,更好发挥作业在提高质量方面的作用。严肃落实政策,明确小学一二年级不得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每天控制在1小时以内;初中学生每天不得超过1.5小时,普通高中不超过2小时。严格作业管理,严控低效、无效、机械的作业,强调学校、教师不得私自组织学生到校外购买教辅资料,坚决杜绝给学生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高难度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作业,不通过微信和QQ等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作业并签字确认。注重方法创新,提出要鼓励分层布置作业,布置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探索由班主任统一协调布置各学科作业,加强对作业布置的协调管理,严控每天家庭作业总量。通过正本清源、综合施策,明确了学校、老师、家长的责任、义务,让作业回归理性、回归常识,不再为大家“添堵”。
——精细管理 让孩子们“睡得饱”“身心好”。坚持从行为习惯养成和强化时间管理入手,坚持“刚性约束”“柔性管理”结合,靶向施策,对症下药,由表及里,久久为功,通过家校合力、教育引导,努力解决学生不同程度存在的“晚睡晚起”“沉溺手机”“锻炼不足”等问题。在手机管理方面,坚持“疏”“堵”结合,明确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的前置条件和“严禁将手机带入课堂”要求,在校园内设立校内公共电话等,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的需求。坚持引导和管理并举,着力解决“发现难、保管难、杜绝难”问题,让家长、学生知道利弊、形成共识,引导学生正确、有度、自律使用手机,养成使用手机的良好习惯,实现“拿得起、放得下、管得住、用得好”。在体质管理方面,以身心健康成长为最终要求,把“‘小胖墩’和‘小眼镜’有效遏制、比例逐年下降”作为攻坚指标,要求学校要配足配齐教师,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严格落实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节,三至九年级每周3节,普通高中每周2节体育健康课和“两操一课”要求,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时间达到1小时。同时,养成运动习惯,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在睡眠管理方面,要求学校要严格按照学生作息时间安排教育教学和学生作息,不得把上课期间、学生午休时间用来教育教学,不得利用寒暑假、周末、节日及课余时间组织中小学生进行补课。要求寄宿制学校应确保学生午休时间。注重做好“三个引导”,引导家长(或监护人)按照学校作息时间安排孩子居家学习和生活;引导住校学生合理安排作息;引导走读学生及其家长合理把握放学后在家学习和娱乐时间,确保学生充足睡眠。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达到10小时、初中生每天9小时、高中生每天8小时。在读物管理方面,要求学校注重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养成,推荐内容健康、励志性和知识性强的图书,在学科教学中注重引入图书资料作为课程资源。注重加强党史、革命史、思想政治理论及其他学科理论读物的阅读引导。通过家校协同配合,引导学生不断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学会规划和有效利用时间,不断做好自我管理。
——十个指头弹钢琴,奏响育人“协奏曲”。为切实抓好“五个管理”,教育系统综合施策,打出“组合拳”。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将“五个管理”纳入督导、考核,为破解存在问题、做好“五个管理”赋能。坚持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治本之策,2021年,市教育局不断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和教学中心地位,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三个方面,系统安排、扎实抓好教学质量提升。狠抓校内减负,遏制校外增负,一是坚持最严要求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二是积极推行中小学课后服务,用好学校现有的场地、设备和师资,为学生做作业、学特长、锻炼身体提供时间和平台,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的困难,减轻学生参加课外培训带来的负担过重、教育焦虑、教育支出过高等问题。做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学习宣传,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观念、理念和价值思维,让教育回归育人的初心和本位,逐步从短视、功利主义的泥潭中走出来,从过去“时间+汗水”的路径依赖里面走出来。
(责任编辑:周雨曦审核:刁巧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