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在偌大的展厅里,这个宽约三米的“灵鹊II”甫一亮相,就吸引了大批目光。作为西北工业大学的代表作,“灵鹊II”高原高寒应急测绘无人机被贴上了众多“国内第一”的标签——最核心的第一,便是其是国内第一架可同时满足垂直起降、长航时、大载重、高海拔起降、高升限、耐低温等指标要求的高原高寒型无人机。
在5月22日举行的第56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以下简称“高博会”)现场,“灵鹊II”并不是唯一的明星。
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树脂基复合材料(CF/PEEK)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潜水器、核工业和石油开采等领域。但PEEK优异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也带来了一个老大难问题,即CF/PEEK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较差,如何让树脂基体的相容性以及工业化连续生产能力与良好的浸润性、耐热性、化学稳定性能够兼得?
吉林大学王贵宾教授课题组将PEEK转化为一种可溶性的聚合物前驱体,对纤维进行溶液上浆,最终获得结晶性PEEK上浆的碳纤维,实现了“鱼与熊掌”可以兼得。
这次高博会,王贵宾教授带着成果来到了现场。他向科技日报记者透露了一个好消息:上述成果已经实现了产业化落地。
在一万平方米的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展区,来自北大、清华、山大等61所高校的336个科技成果经过层层筛选得以出现在现场。
主办方告诉记者,这些成果,大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代表着各自高校的创新水准。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举办了56届,但单独设立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大会却属首次。科技日报记者在现场注意到,临近建党100周年纪念日,本届高博会已透露出了更多不同。
关键节点上的高博会,连创“中国纪录”
在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展区门口,在镁光灯下,“百年砥砺奋进,百年春华秋实”几个大字分外显眼。
在建党100周年的关键节点上,本届高博会突出了讲故事的特色,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的形式将一百年来中国高校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的大事记,娓娓道来。
本届高博会组委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本次展会实现了几个“中国纪录”:
即:1000家企业,1500余家高校,10000件产品参会,创造了历届高博会展位数量最多、参展企业最多、展示产品覆盖面最广的纪录;近百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和联想、海尔等世界500强企业参展参会,堪称高端;打造“首届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大会”,“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成果展”,突出科技创新特色;提供了大量智慧校园、人脸识别、大数据分析、云端平台、VR技术等科技感十足的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并进行“场景”化展示。
氢气再循环泵是氢燃料电池系统中的关键部件之一,主要有机械泵和喷射泵两种。在机械泵依赖进口且技术缺点明显的情况下,山东大学团队带来了可完全克服机械泵缺点的喷射泵,让人们看到了“进口替代”的希望。
在党的领导下,我国高校在基础研究领域、信息技术领域、工业领域、生物医药领域、农业领域五个方面都取得了一些重大科技成就。
在高博会现场,我们看到,无论是“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引力波直接探测,还是“银河”“天河”超级计算机的研制,乃至以及高铁、港珠澳大桥等,每一项重大工程背后,都有中国高校的力量。
大成果背后的新模式值得关注,“一条龙转化服务链”正在形成
在新材料展区,一项成果引人注意。
架空输电线路用导线作为电力输送的“血管”,是电网中用量最大、最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全社会用电约6.5万亿千瓦时,其中因导线电阻造成的损失超过三峡年发电量。
问题在于提升材料导电率与同时提高其强度和耐热性之间存在矛盾。上海交通大学创新团队与伙伴合作历经二十余年,突破了制约高性能铝合金导线材料的关键技术,研制了高导耐热、高强抗疲劳、特高压节能导线等新型特种导线材料及制备技术,满足了国家电网建设急需。
总结起来,“高性能铝合金架空导线材料与应用”的成功需要基础研究的铺垫,需要创新团队“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创造的宽松科研氛围,需要产业化伙伴的鼎力支持。
这种“政产学研用”模式的价值正为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并重视。
在高博会现场,有两项重要签约给人们更多期待。
第一项签约是山东省教育厅、科学技术厅、工业和信息化厅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就高等学校科技创新推动山东省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签署四方合作协议;第二项签约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山东淄博临淄经开区,山东大学与济南磐升生物技术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与山东风扬科技公司就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签署协议。
两项签约的背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大良概括的十分到位。
他表示,(此次签约)将进一步推动高校与政府、与企业的“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及时转化应用,促进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落地,彻底打通“最后一公里”,突破转化瓶颈,形成科技创新、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运营和产业发展的“一条龙服务链”。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届高博会组委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将组织企业与高校开展供需对接活动,把成果展效果落在实处。未来将持续搭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平台,促成高校成果高质量落地,打造科技创新“齐鲁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