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财字〔2021〕2号
各市(不含青岛)教育(教体)局、财政局,省财政直接管理县(市)教育(教体)局、财政局:
为贯彻落实《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鲁办发〔2014〕55号)、《山东省财政厅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省级教育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鲁财教〔2019〕21号)等规定,促进我省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省财政设立中小学办学条件改善奖补资金。为规范和加强资金管理,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我们制定了《中小学办学条件改善省级奖补资金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财政厅
2021年2月12日
中小学办学条件改善省级奖补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中小学办学条件改善省级奖补资金(以下简称“中小学办学条件改善资金”)使用管理,更好发挥资金激励引导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支持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省级预算管理改革的意见》(鲁政发〔2019〕1号)、《中共山东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鲁发〔2019〕2号)、《山东省财政厅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省级教育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鲁财教〔2019〕21号)等制度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小学办学条件改善资金是指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统筹用于支持全省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
第三条 中小学办学条件改善资金的使用管理遵循统筹规范、突出重点、注重绩效、公开透明的原则,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和高效。
第四条 中小学办学条件改善资金由省教育厅、省财政厅按照职责分工进行管理。
省教育厅负责中小学办学条件改善资金预算编制和执行监督,审核各地资金申报材料和绩效目标等,研究制定资金分配方案,对资金支出安全性和规范性及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负责。
省财政厅会同省教育厅研究确定中小学办学条件改善资金年度预算金额,对资金分配方案进行审核,下达拨付资金、监督预算执行等,确保预算安排合法合规、有关政策有效落实。
第五条 各地教育、财政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确保省级下达的中小学办学条件改善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和跟踪问效,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二章 资金分配
第六条 中小学办学条件改善资金采取因素法分配,分配因素包括补助因素和奖励因素。
补助因素主要包括各地中小学教育规模、财力状况及重点项目建设规划等子因素。上述数据取自相关统计资料、事业发展规划。
奖励因素主要包括重点项目目标完成情况、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情况、省级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市县投入情况等子因素。其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情况主要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情况等;目标完成情况主要指重点项目上年度规划任务完成情况;省级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主要指预算执行进度、绩效评价情况、基础工作完成情况等。上述数据中,预算执行进度取自“山东省教育专项资金管理平台”,绩效评价情况取自省财政厅、省教育厅联合开展的重点绩效评价结果,基础工作完成情况以各地有关材料编报时效和质量、“山东省教育专项资金管理平台”数据报送情况等为主要依据。
重点项目主要指完善消除大班额长效机制、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及教育部、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其他重点项目等。
省教育厅、省财政厅根据工作开展情况,适时调整完善资金分配因素。
第七条 各地教育、财政部门应于每年2月15日前向省教育厅、省财政厅报送当年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奖补资金申报材料。申报材料作为资金分配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
(一)上年度工作总结,包括上年度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奖补资金使用情况、年度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绩效评价结果、地方财政投入情况、主要管理措施、问题分析及对策等。
(二)当年工作计划,主要包括当年工作目标和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奖补资金绩效目标、重点任务和资金安排计划,绩效指标要指向明确、细化量化、合理可行、相应匹配。
第八条 中小学办学条件改善资金在省人代会批准省级预算后30日内正式下达。省教育厅在规定时限前10日,提出资金分配意见报送省财政厅。省财政厅对资金分配意见进行合规性审核,及时按程序将资金下达至各市、省财政直接管理县(市,以下简称省直管县)。市级财政、教育部门应当在收到省级资金后30日内,将资金分解下达到县级财政、教育部门。
第九条 市级教育、财政部门在分配中小学办学条件改善资金时,应当加大资金统筹,充分发挥转移支付的均衡作用和杠杆引导作用,重点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滩区库区岛区等财政困难地区倾斜。县级教育、财政部门要落实资金管理主体责任,结合本区域基础教育重点工作,加强相关教育资金的统筹安排和使用,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要做好与发展改革部门安排基本建设项目等各渠道资金的统筹和对接,防止资金重复安排或缺位。
第三章 资金使用
第十条 “十四五”期间,中小学办学条件改善资金重点用于完善消除大班额长效机制、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等重点项目,由市县结合实际统筹扩大优质基础教育资源,改善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具体是:
(一)通过新建、改扩建和修缮必要的校舍,有序增加教育资源不足地区的学位供给,完善消除大班额长效机制。
(二)加强乡镇驻地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配备学生生活必需的设施设备;对规划保留的乡村小规模学校,结合实际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改善提升民族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支持“互联网+教育”试点建设。
(三)支持特殊教育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为特殊教育学校配备特殊教育教学专用设备设施和仪器等。
(四)支持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布局合理、实用适用的乡村教师周转宿舍,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
(五)教育部、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其他重点项目。
中小学办学条件改善资金支持的学校必须是已列入重点项目实施规划、拟长期保留的公办学校。礼堂、体育馆、游泳馆(池)和独立建筑的办公楼,教育行政部门机关及直属非教学机构的建设和设备购置,以及其他超越基本办学条件范畴的事项,不得列入资金使用范围。严禁将资金用于平衡预算、偿还债务、支付利息、对外投资等支出,不得从资金中提取工作经费或管理经费。
省教育厅、省财政厅根据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及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形势要求,适时调整完善中小学办学条件改善资金支持范围和使用方向。
第十一条 中小学办学条件改善资金下达后,项目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开支范围使用资金,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原则上应于当年形成支出,结转结余资金按照财政部门有关规定执行。对未按规定用途使用、不具备实施条件及其他违反相关管理办法的资金,收回财政统筹使用。
第四章 资金监督管理
第十二条 各地教育、财政部门要按照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按规定科学合理设定绩效目标,对照绩效目标做好绩效监控,认真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做好绩效信息公开,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绩效目标随资金申请材料一并报送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绩效运行监控工作根据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有关要求组织开展。绩效自评工作由各地教育部门组织指导各资金使用单位开展,汇总形成本区域内奖补资金自评报告和自评表,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于每年2月15日前报送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根据工作需要适时组织开展绩效评价,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资金分配重要因素。
第十三条 中小学办学条件改善资金须按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有关规定拨付,实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涉及政府采购的,按照政府采购有关法律制度执行。属于基本建设的项目,应当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执行相关建设标准和要求,确保工程质量。
第十四条 使用中小学办学条件改善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均属于国有资产,应及时纳入项目单位资产进行统一管理,认真维护。
第十五条 各地教育、财政部门要指导和督促本地区中小学健全财务、资产管理制度。要加强中小学预算管理,细化预算编制,硬化预算执行,强化预算监督;规范中小学财务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和高效。
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将依据有关规定,不定期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 中小学办学条件改善资金实行“谁使用、谁负责”的责任追究机制。对于挤占、挪用、虚列、套取专项资金等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严肃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2021年2月12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