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媒体专栏 > 林莺歌:流动留守儿童的阅读“点灯人”

林莺歌:流动留守儿童的阅读“点灯人”

发布时间:2021-09-13 13:02:43作者:佚名来源: 福建省教育厅

  人物名片

  

  林莺歌和学生在一起

  林莺歌,女,1976年1月出生,莆田市秀屿区实验小学高级教师。曾获省特级教师、省优秀教师、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等荣誉。任教26年,爱生如子,因学校留守孩子多,主动担起“爱心妈妈”责任,获“省爱心妈妈”称誉。主持参与省级课题5项,发表论文10篇,开设观摩课、讲座30多节次,送教送培20多节次,惠及师生上万人。创建的“主题教研模式”成为校本教研品牌。指导3位教师成为省学科带头人,5人次获省级优课,结对薄弱校10多所。

  莆田市秀屿区实验小学地处城乡接合部,建校初期的十年里,学校的流动和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近20%。2002年8月,林莺歌以第一名成绩竞聘进入刚创办的秀屿实小。当时有位前辈老师对她说:“每个孩子在老师眼里,只是班级的几十分之一,可在家庭里,孩子是家长的百分之百,每个孩子都关乎一个家庭的未来。”林莺歌也在不断思考:我们到底要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如何让每个不同家庭情况的孩子都能得到健康成长?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这样的思索与探究,一直伴随着她的教学生涯。

  教学工作日志 智启心路

  在工作第十年的时候,林莺歌感觉有点茫然。那年暑假起,她开始广泛阅读心理学、教育学等经典专著。这些中外教育类书籍,让她体会到教育不但需要爱与责任,还需要实践的智慧。

  2007年,她接手一个二年级的班级,同步开始写工作反思日记。那两年的教学反思,对她的教学生涯有着里程碑的意义。从那以后,她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观:教育是教学相长,教育是一种唤醒,教育是静待花开……

  

  林莺歌的工作日记

  关爱留守儿童 以书育人

  林莺歌认为,孩子的未来发展不单单由成绩决定,尤其是小学的语文教学,不能只是灌输知识、讲题解题、考试辅导,这样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不到持久提升和长足发展。

  面对学校流动留守学生居多,孩子们存在学习困难,尤其在语文“课外阅读与习作”方面力不从心的情况,林莺歌主动担当起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以书为钥匙,引导学生持续阅读和大声朗读,开启孩子通往知识殿堂的大门,成为留守儿童的阅读“点灯人”。

  

  林莺歌带领孩子朗读

  为了取得留守儿童家长的理解配合,林莺歌常常利用学生父母返乡之际召开家长会,开设家庭阅读指导专题讲座,传授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家庭指导阅读策略。平时,她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家校联系卡、班级微信群等多种形式,把前沿的教育理念、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及时传达给家长。她还专门设计了“阅读记录卡”,携手家长来共同规定孩子每天的保底阅读时间,做到专“地”专读,专“时”专读。

  在实小任教的19年里,已有近百位流动留守孩子,从没人管的“野孩子”蜕变成校园里的“阅读之星”。林莺歌也因此获得了“福建省百佳爱心妈妈”称号。

  

  荣誉证书

  以“书”滋养孩子们的人生,把课外阅读与班级管理有机结合。林莺歌“以书育人”的特色教育模式,让所执教的班级成为全校闻名的书香班级,她的学生共有200多人次的作品获奖或在教学刊物发表。

  她把这一模式向全校推广,为各个年级设计了不同梯次的阅读记录卡,制定每学年的学校读书计划和寒暑假阅读计划。林莺歌领衔编写了《课外阅读分级推荐书目》《飞扬的吟诵》《阅读》《中华礼仪》等校本系列教材,倾力推广全科阅读。现在,学校每年的读书节、丰富多彩的“年段读书展示”活动、“阅读交流周”活动,成了实小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断激励着学生们成为一名终身阅读者。

  阅读示范引领 自渡渡人

  林莺歌最喜欢歌德的一句名言: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作为莆田市的首批阅读指导师,她将“以书育人”经验广为传播,逾万名师生和家长受惠。

  几年来,林莺歌在各种读书节、培训班、现场会上分享了班级共读、整书阅读指导的经验和做法,她制作的《推广阅读,我们一直在路上》宣传画册,成为各小学校长们推崇的“活教材”。

  

  林莺歌分享教学经验

  她还积极倡导语文科教师的学习共同体,创建了“年段主题教研模式”:有新老教师的示范课、学习课,有资深名师的专题讲座,还有思维碰撞的互动点评等,这种模式深受老师们的喜爱,成为实小校本教研的品牌。她还创新性地把“年段主题教研模式”和形式多样的小教研相结合,通过备课小组磨课、质量分析会、年段集体备课等,让老师们从个体单干走向团队合作,形成了学习共同体,助推大批青年教师成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林莺歌用平凡铸就非凡,用匠心守望初心。她坚信“路虽远,行则必至”,此生“自渡渡人终不悔,只为桃李竞芳菲”!


原文链接:http://jyt.fujian.gov.cn/jyyw/jyt/202109/t20210910_5685506.htm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