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郭卫东,男,1961年4月出生,泉港区教师进修学校正高级教师。曾获全国优秀教师、省特级教师等荣誉。是省教学名师、教育部国培授课专家、省初中物理学科指导组成员,国家课标组教材培训、修订和审读专家。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从教39年,形成让学生手脑并用“玩中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成果在省内外推广。完成省级课题5项,发表论文42篇,参编著作6部,参与全国学术会议交流6次,省市研训会交流120多次。
实验员:一段弥足珍贵的人生经历
当一名出色的中学物理教师,是郭卫东考入师范院校时的理想,然而现实并不尽如人意。1981年,郭卫东大学毕业后,来到了当时条件艰苦的泉港二中,由于缺乏授课经验,他被安排到了“物理实验员”这一岗位。所谓实验员,其实就是物理教师的助手,负责整理、检修实验器材,打扫实验室等工作,繁杂且枯燥,郭卫东觉得和自己的理想相去甚远。
但郭卫东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一边做着实验员的工作,一边执着地向学校申请上讲台。三年后,学校领导终于同意了他的要求,让他兼任一个班级的物理教师。
教改尝试:成了最受欢迎的教师
郭卫东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一方面认真地做好实验员工作,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这三尺讲台大胆地进行教改尝试。郭卫东认为,初中物理的教学一般不要求严格的环境和精密的仪器,教师完全可以自主进行实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参与进来。
当时,学校的物理教学仪器并不齐全,郭卫东以“自制教具、学具进行实验探索的教改尝试”为课题,开始了长期不懈的探索。他利用生活中随手可得的闲置物品,精心设计富有趣味性的物理实验,把课堂演绎成手脑并用、科学探究的乐园:用圆珠笔芯、白纸、塑料袋等生活用品,与学生一起完成趣味横生的“静电实验”;用纸筒、凸透镜、透明塑料膜等,巧妙地演示照相机、幻灯机、望远镜、显微镜原理……一只茶杯、一块砖头、一根粉笔、一张报纸,在郭卫东的手里,都是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工具”。
妙趣横生的“静电章鱼”
有趣好玩的弹射器
“神奇的眼睛”演示仪
“神奇的眼睛”是郭卫东最满意的设计。他利用矿泉水瓶巧妙设计“水透镜”,利用蜡烛、透明胶等工具,逼真地模拟眼睛晶状体厚度的改变,形象说明眼睛视物原理,学生能很容易地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及矫正原理这一抽象的物理知识,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如此精彩的物理课自然深受学生们的喜爱,郭卫东的物理课成了学生们最留恋的课堂。1986年,泉州泉港区语文统考作文设题《我最喜欢的一堂课》,在郭卫东所任教的班级中,近95%的学生写的是物理课。郭卫东坦言,学生的肯定,令他十分感动。
潜心研究:教学成果获国奖
在其他老师的眼里,郭卫东对设计制作教具、学具的研究,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有时为了设计、改进—个实验,他苦思冥想几天,甚至几个月。这份认真与执着,让他在这平凡的岗位中,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
从1987年到2007年的二十年里,郭卫东设计制作的30多件教具获全国、省、市不同级别多项奖励,成为当时泉州市自制物理教具获奖次数最多的教师,其中13个实验被人教社编著的《课外观察、实验和制作》一书选用,作为国家统编教材供全国初中生选用。2006年,郭卫东被福建省教育厅评为“福建省自制教具能手”。
获奖证书
2018年5月,《初中物理低成本系列创新实验设计与运用研究》被省教育厅评为“2018年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并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作为一名老师,一名教研员,除了要教书育人,还要有传帮带、示范、引领的精神。”郭卫东说。他在研究物理创新实验的同时,也积极把研究成果推广出去。他时常主动与物理学科教师进行学术的研究与探讨。在郭卫东的帮扶引领下,多位青年教师成长为省、市、区级名师、学科带头人。
郭卫东在研究物理教案
“信手拈来皆教具,匠心独运做实验,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物理”是郭卫东一生的追求。
郭卫东说:“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一名教研员,甘当实验创新的有心人。只有对物理实验的设计做到精益求精,才能使物理课堂大放异彩,让孩子们真正爱上物理,快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