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网友声音 > 滨州职院“七个推进”打造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滨州职院“七个推进”打造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发布时间:2021-09-19 02:47:20作者:佚名来源: 山东省教育厅

  近年来,滨州职业学院全面推进创新创业、产教融合、专业建设、课堂教学现代化、实习实训能力提升、文化引领育人等重点工作,着力打造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制度建设和内涵建设,制订《滨州职业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管理办法》,组织各类师资培训,200余名教师获得创业讲师培训合格证书、SYB培训讲师资格证书,2名教师获得“优秀创业导师奖”; 发挥专业优势,与“行知学徒网”共同开发14个工种19个技能培训课程开发包,3个工种获批社会培训评价组织、15个工种获批培训资格;引导大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获国奖1项、省奖11项;开展创业培训,面向未就业大学生、下岗职工、企业职工、退役军人、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重点人群开展技能培训,实现社会培训2500万元。

  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精准对接“十强”产业,牵头成立全国现代生活服务业产教融合联盟、全国高端铝智能制造产教联盟等八大职教联盟,组建中裕、中兴协力ICT等四个产业学院,与鲁南制药、山东京博、华纺股份等龙头企业共建冠名班62个,订单人数达3720人;与县区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共建大学科技园、附属康复医院,导入整合优质企业资源与教育资源,助力“学教研产城”融合发展;教师团队实施“学训赛创”融合教学模式,将行业标准、国赛重难点、“1+X”知识点融入课堂教学,科学制定培训计划,“一对一”开展个性化帮扶指导,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大大提高同学们的职业技能水平。

  推进专业质量提升。按照“以产业链建专业群,以专业群建二级院”和“以群建院、以群强院”思路,主动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和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重构护理、装备制造等8大专业群,专业群设置与区域重点产业匹配度达100%,与行业领军企业共建专业比例达21%,毕业生本地就业率40%以上;牵头制定本科层次职业院校设置标准、专业设置和教学标准,牵头修订全国社会服务类专业目录,开发1+X证书标准3个,“1+X”制度试点专业覆盖率达60%以上。

  推进课堂教学现代化。完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优化升级云班课平台、开发移动端学习平台,提升课程覆盖面;制作线上云教材23本、课程标准51个,开发教学包126个;大数据管理平台分析显示,累计上传资源总数16.8万条,学生资源查阅745万人次,70%以上课程实现课堂教学“全过程、全行为、全内容”大数据记载。

  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柔性引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后稷学者”赵善廷教授为“渤海学者”,选派45名教师参加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教师国家级培训、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省级示范培训,90名教师参加高职院校名师工作室和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青年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在线培训,1名同志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同志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2名同志被评为十佳滨州专业技术带头人、十佳滨州首席技师;改革“骨干教师+团队”培养模式,制定骨干教师创新团队培育标准和相应制度,1个团队被确定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聘任38名外聘教师,其中教授9人,承担34门课程,,聘任77名企业行业有经验的专家、能工巧匠来院担任校外兼职、兼课教师;加强骨干教师培养与梯队建设,评选出10名教学名师、24名专业带头人、50名青年骨干教师。

  推进文化引领育人。邀请技能大师来院作 “弘扬工匠精神”专题报告,营造 “弘扬工匠精神,传播工匠精神,践行工匠精神”良好氛围。举办校级“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培养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持续落实学院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和课程思政实施意见,打造思政“金课”,推进课程思政改革。聚焦高端、打造精品,每周举办一次鲁彬之文化沙龙、学术讲堂活动;汇编精华内容,结集出版《文化二十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磨砺工匠精神。目前,鲁彬之学术讲堂已成为滨州市一道亮丽名片,为滨州市的文化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提升学生实习实训。学院2021年投入1.5亿元完善实训基本设施和实践条件,建设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第二实训广场和建设升级实训室100余个。学院与社会企业行业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40余家。另外,学院发挥智能制造工程实践平台作用,面向全校、全天候、全方位开放,让大学生实习实训的参与率及受益率不断提高;实行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周调度”制度,确保学生在离校前确定专业对口的实习单位;通过工学云实习管理平台,对实习质量指标统计分析,提高实习过程管理质量,印制学生顶岗实习手册和实习指导手册2万余本;组织指导教师通过微信群、QQ群或飞信群等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帮助学生走好大学生活的最后“一公里”, 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促进学生顺利就业或创业。


原文链接:http://edu.shandong.gov.cn/art/2021/9/16/art_11972_10293583.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