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生源流失的局面,乡村学校如何保持生机、持续发展的出路在哪里?“双减”政策下,城乡学校如何求同存异,共谋发展?10月12日,四川省乡村学校振兴联盟在中江县开展成都高新顺江学校、成都高新大源学校与中江县集凤镇中心学校结对共建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探寻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发展之道。
当天,在联盟专家四川省人民政府督学、成都市特级校长唐方剑和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小学专委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刘明建等人的见证下,中江县集凤镇中心学校校长蔡光辉分别与成都高新顺江学校校长杨柳青、成都高新大源学校校长李鸣签订了结对共建协议。蔡光辉表示:“十分感激四川省乡村学校振兴联盟的牵线搭桥,与成都两所新优质学校的结对共建,为集凤镇中心校的发展带来了契机。”杨柳青和李鸣也纷纷表态,将在四川省乡村学校振兴联盟的指导下,不遗余力地开展好结对共建工作。
据唐方剑介绍,三所学校的结对共建从今年上半年就开始谋划,除了城乡区位不同,三所学校都是九年一贯制学校,顺江学校和大源学校生源也大多来自农转居家庭,三所学校生源结构差异不大,有结对合作的切入点。此次城乡学校结对,旨在通过走优质引领、资源共享道路,助力乡村学校在常规管理、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育科研等方面的快速提升。在让乡村教师了解和学习相对先进的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让城市教师了解乡村教育,丰富自身经验,促进其职业生涯发展。他建议,结对学校可通过学校管理班子成员互通、教学资源共享、教师交流等方面展开具体的合作。
德阳市教育局副调研员卢彦平作为此次签约仪式的见证人,他说:“近年来,乡村学校振兴联盟为德阳农村学校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教育资源、搭建了很多平台。此次三所学校的结对,势必会进一步激活农村学校的活力,提升办学质量,为德阳打造一张张亮丽的农村教育名片。”
当天,来自顺江学校的数学教师李俊、物理教师王志超、英语教师方志红,大源学校语文教师彭玉兰、化学教师刘琛,还与集凤镇中心学校初中部的教师们开展了“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散步》《乘方》《液体的形成》……相同的教学内容,通过城乡教师不同的教学方式呈现给学生,双方教师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此次教研活动,还吸引中江县20多所中学的相关学科教师进行观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