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教育热点 > 浙江日报:浙工大争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技术先锋

浙江日报:浙工大争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技术先锋

发布时间:2021-11-03 18:22:14作者:佚名来源: 浙江省教育厅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浙江又先行一步,向深水区进发。”10月13日,《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过程管理导则》评审会上,来自生态环境部、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的权威专家学者,对这导则给予了高度评价。该导则由浙江工业大学牵头编写。

  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以下简称“农污”)治理工作,是守护绿水青山的关键点和基本要求。多年来,浙工大深入践行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美丽浙江的决策部署,坚持以“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在农污治理方面深耕细作,以问题为导向,全力构建科学的标准体系,用技术支撑农污处理设施的全生命周期,高质量推动农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

  “技术先锋”求真务实

  从“污水靠蒸发”到“清水绕人家”

  道路整洁,屋舍俨然,溪流清澈,笑声朗朗……深秋时节漫步绍兴上虞区东关街道大西庄村,一幅人和村美的水乡画卷。

  “如今的大西庄环境真好。”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大西庄风貌提升,得益于农污“绿色处理设施”和“零直排村”的积极创建和探索,这个治理模式已成为全区样板。

  “大西庄农污治理的整体提升,要感谢浙工大技术团队的专家、教授们。”东关街道负责人介绍,浙工大技术团队多次来村里调研指导,求真务实,不愧是治水大军中的“技术先锋”。

  “我们学校一直致力对接区域重大需求,服务浙江发展。依托专业和学科优势,学校工程设计集团和环境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全力支持我省农污治理。”浙工大副校长郑华均说。农污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任务之一,也是其难点所在。浙工大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投身这项工作,深入调研、全面评估、系统研究、编制标准、技术服务……

  据统计,自2017年以来,该团队调研国内外农污处理设施1万多个;在主管部门指导下,牵头编写有关浙江农污治理的标准、导则、技术指南、著作10多部;多次参编国家级标准;编制完成省内多个县域的专项规划;提供公益培训和技术服务百余次;荣获省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省生态环境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

  “我们以净水、治水为己任,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农污治理领域的实践,为此不断努力。”浙工大工程设计集团城乡生态建设设计研究院院长陈玮说,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集团专门成立了水务设计研究所,如今已升格为“城乡生态建设设计研究院”。

  像服务大西庄村一样,浙工大这支“技术先锋”,不畏艰难,跋山涉水,足迹遍布全省,让之江大地乡村实现从“污水靠蒸发”到“清水绕人家”的美丽蜕变,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成功范例,已成为业内的一张“金名片”。

  标准体系规范领航

  从“技术空白”到“体系完善”

  新近,《浙江省农污处理设施全过程管理导则》已通过专家评审。

  “这是全国首部。”省建设厅村镇处负责人强调说,该导则首次提出“全过程管理”的概念,着力破解“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所谓“导则”即由国家行政管理职能部门发布,用于规范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技术标准是工程设施高质量建设和高水平管理的重要保障。”该负责人解释说,多年来,浙工大主动牵头构建标准体系,对全省标准体系建设起到规范领航作用。推进农污治理工作,面临基础薄弱、村庄布局分散、维护管理乏力等实际困难。

  欲破坚冰,标准先行。2019年,我省率先出台了全国首个专门规范农污处理设施管理工作的地方性法规——《浙江省农污处理设施管理条例》,该项工作自此步入法制化轨道。为确保这个条例高质量实施,浙工大从顶层高度,对农污治理的“管理、规划、设计、施工、监理、验收、运行维护”等全生命周期各环节,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标准、规范和要求,填补了业内多项空白,创造了多个全国首部。比如,规划层面,牵头编制了《浙江省县域农污治理专项规划编制导则》,此导则首次将“运维管理规划”纳入专项规划中,已服务全省85个县域;施工层面,牵头编制全国首部《浙江省农污处理设施建设和改造技术规程》,服务近2万个处理设施的建设改造;生态层面,牵头编制全国首部《“农污零直排村”创建技术导则》《农污绿色处理设施评价导则》……

  “目前,我省农污治理政策标准体系已比较完善,走在前列。”省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说,浙工大充分发挥自身科研和实践经验优势,与全国多家高校、企业开展合作,经过几年努力,初步构建了涵盖管理引领、规划先行、建设改造、规范运维、水质监控等方面的标准体系,促进了我省农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技术创新智慧惠民

  从“先行先试”到“浙江经验”

  “《绿色处理设施评价导则》《零直排村创建技术导则》和《处理设施全过程管理导则》,是农污治理领域的三大技术创新,可称之为‘浙江经验’。”住建部相关领导点赞。

  《绿色处理设施评价导则》在全国率先将“绿色”理念引入到农污处理领域。绿色处理设施是指,具备“水质达标、资源节约、安全稳定、运维便利、环境友好”五大绿色性能的高质量农污处理设施。

  “这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一次生动实践。”浙工大土木工程学院专家韦甦介绍,该导则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融入到农污治理工作中,推动浙江农污处理设施从原先“正常运行和水质达标”的基本要求,向可持续、高质量、绿色低碳方向转型,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这项工作。

  为了破解农污综合治理的难题,浙工大通过技术攻坚,在全国首次提出了“全污染物控制、资源化利用和整体解决方案”以及“农污零直排村”的概念。“零直排”包括五大方面:污水全收集、雨污全分流、处理全达标、资源全利用、监管全智慧。目前,桐庐县峨山畲族乡西金坞村等8个村庄已开展了示范建设。

  《处理设施全过程管理导则》,首次从管理角度,明确了处理设施“规划、建设、改造、运行、报废”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责任主体和管理要求,将有力有效地促进我省农污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浙江农污治理从无到有、从有到好、从好到优,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做好技术服务。”浙工大环境学院教授李军说,从污水污染物去除、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到规划设计、设施考核评估;从现存问题解决、绿色发展探索,到“强基增效双提标”行动方案,他们都有深度参与……

  农污治理是技术惠民、智慧惠民的创新之举。“农污治理带来的不仅是环境的改变。”一位随行的村支书说,污水处理后,有些已可用于农业灌溉和生态养殖,为村民省了不少成本。乡村风貌的提升,还可以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和人才。


原文链接:http://jyt.zj.gov.cn/art/2021/11/3/art_1532836_5891821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